第十四章 密支那之一(第6/7页)

魏德迈原来是史迪威的参谋长。他这个人一是新来,要和大家建立更好的关系;第二个他不像史迪威那么犟。中国人向魏德迈提出来要建立一支伞兵,他立刻说这是一件好事,从军事上、政治上都是一件好事,有没有可能实现呢?想建立一支伞兵,关键是到底有没有伞兵装备呢?他就打听了一下,还真有。不过不是给中国的,是给印度的。英国的总司令、英国驻印度司令跟麦克阿瑟要了伞兵的装备。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是有空降兵部队的,太平洋战场有空降第7师、第11师。仿效这样的部队美国给印度准备装备,建立伞兵。这批装备运过来之后,印度人做事不像中国人,他慢吞吞成立一个司令部之后再成立学校,把人训练之后再说。装备放在一个地方,是闲在那里的。于是这个装备,谁先用都可以的。心里有这个谱之后,美方就答应了郑洞国建立一支伞兵部队。

郑洞国立即开始筹备这件事,可是中间出问题了。魏德迈在昆明,因为总部在昆明,参加一个舞会,碰到另一个前任远征军的指挥官,现在在昆明担任防卫司令的杜聿明,他是第一次远征军的副总司令。杜聿明也知道远征军搞伞兵的事,杜聿明就给魏德迈说,你们有没有装备,我有支伞兵部队,有多大规模,我已经练了多久了,等等,现在就是苦于没装备。魏德迈非常惊喜,中国人做事真快,我们刚刚开始谈,这边已经编制好,营地有了,已经训练了。

事实上,杜聿明说的和魏德迈想的是两码事。杜聿明说的是,他确实有一支伞兵部队。他是很新潮的人,他听说德国的伞机战后很受启发,就想我是不是能搞一个?他当时没有把降落伞想得那么复杂,认为就是一个伞,跳下去。于是调了两个营的人训练,练的时候叫做鸿翔部队,他们想不到伞是什么样子,想成了滑翔机,于是叫鸿翔部队。这些人也不知道练什么好,中国人教中国人,谁也没见过伞兵,练爬绳子,练特种兵课目,练了一两年谁也没见过伞,也不知道伞兵作战怎么回事。

现在,杜聿明对魏德迈说伞兵的事,说有一支伞兵部队,已经练了好几年了。魏德迈很高兴,就说给你一些装备。杜聿明非常聪明,上一句话听完下一句话立刻明白,有一批装备,一定不少。他马上面不改色表示感谢之后,转过身下达命令扩大这支部队,在一夜之间将其扩了十倍。当时昆明各大学校杜聿明系统、第五系统所属和相关的部门兵营都出现招兵广告,说有什么样条件的人赶快过来,很多新5军系统的精锐到伞兵部队当了伞兵。而且魏德迈为了训练指导作战,就马上组建了一批新的顾问人员,有来自陈纳德飞虎队的,有来自美国伞兵部队的,两百多人的一个顾问团进驻,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就建立起来了。

然而,驻印军就郁闷了,美国人只有一套东西,不能从印度拿两套来。现在印度人恼了,我们伞兵的装备呢?给了中国人了。而驻印军也气了,本来我忽悠了半天,怎么杜聿明拿跑了,只有这一套装备,结果就使得建立伞兵的设想起源于驻印军的作战,结果变成杜聿明组建了伞兵直系部队。

密支那战役后期,新50师也投入战斗,这是师长潘毓昆和史迪威讨论作战方案。

郑洞国、史迪威、苏尔特在密支那前线。

中美将领在密支那讨论反击丛林中的日军

从历史角度来讲,就出现很奇怪的情况,很多人坚持认为,中国伞兵的第一次作战在缅甸,事实上密支那不是中国伞兵第一次作战,机降的这些人根本不是伞兵。中国真正的伞兵是起源于缅甸作战,但从来没有在缅甸打过仗,他们开始对日作战是在国内。杜聿明和远征军有这样的渊源,所以很多人以为伞兵产生于远征军。其实伞兵这些人当过远征军,但伞兵毕竟不是远征军。

我们只能说,密支那作战造成这样一个契机,间接导致了中国伞兵提前出现。

新30师是坐着飞机走向第一个战场的,同样也是坐着飞机走向最后一个战场的。值得荣耀的是,他们第一次走向战场,走向了对外抗敌的战场,但是最后一次走向战场飞到东北,从此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