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瓦鲁班之二(第4/7页)

中国装甲部队的早期历史是一部痛苦的历史,在孟关之前几乎没有胜利的记录。图为一辆远征军T-26坦克的残骸被用做哨所。
蔡宗濂为人低调,本人又专心于教育,基本没有做过一线战斗主官,所以声名不显。但是,解放战争时期,蔡宗濂因是东北人兼军运专家,被调入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随军调部的副参谋长钮先铭赶赴东北,任国方副首席代表,负责与共方协调日俘遣返、国军出关接收等事项,并曾先后出任沈阳、长春军调小组国方组长,一度是报界争相追逐的对象。旧日的新闻报道中,有《蔡宗濂将军陪中方顾问李敏然会见杜长官》这样的标题。
蔡宗濂没有名气,这位李敏然却是大大的有名。当时东北的共方谈判代表,是日后鼎鼎大名的饶漱石、伍修权、王首道等人,他们个个对李敏然毕恭毕敬。蔡宗濂等人对这个李敏然到底是谁很是好奇,最后,终于弄清了。原来,这位李代表,就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李立三。
能和李立三的名字列在一条新闻里,蔡宗濂少将也算出了一次风头。
战车训练班的第二任主官比蔡主任有名,此人名叫舒适存,在远征军中官至参谋长。日后,舒担任过台湾防卫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孙立人被诬陷兵变的时候,舒适存也受到牵连,但两人都活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孙立人被平反后,和舒曾有一张拥抱合影。两个昔日战将此时都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却脸贴脸老泪横流,见者无不感伤。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舒适存早年竟然可算是红军将领,而且曾经做过彭德怀元帅的作战科长。
说起来,舒适存早年属于湘军第三师叶开鑫部,这支部队,在北伐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属于北洋军,直到最后才投降被改编成了国军第44军。舒适存此时拉上关系,去唐生智部当上了旅参谋主任。唐生智反蒋失败,舒退居长沙,正赶上红三军团打省会,舒脱身未遂被俘,作为反动军官要枪决。千钧一发之际,红军团长黄克诚看见了,说我认得你啊,你不是舒适存吗?湘军里的人才啊。黄克诚惜才,愿意保舒适存不死。但是有个条件——留下当红军吧,咱缺军事专门人才……
十月革命的时候,有红军曾拿枪顶着白军被俘军官指挥自己打仗,舒适存的遭遇大体类似。
舒适存确实是军事人才,最高做到红三军团的作战科长,如果一直干下去,一个开国将军恐怕也是跑不了的。可惜舒适存的父亲,是死在平江起义部队手下,所以他一直不是真心加入红军,找了个机会逃回了国方。今天说舒适存是红军叛将,说起来也不能全算,毕竟他从来没有真心当过红军。
今天大陆方面谈起舒适存,并没有太多人注意他的“叛徒”身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约因为此后舒适存的军事生涯中,一战台儿庄(第52军第二师参谋长),二战昆仑关(荣誉师参谋长),三战缅北(远征军参谋长),曾经在抗日卫国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于民族而言大节无亏。如果舒参谋长抗战中当了伪军,那恐怕就没有今天这个待遇了。
舒适存颇有名气。不过,远征军装甲部队中最有影响的,大概是孟关之战中的第一营副营长赵志华。赵志华是东北人,黄埔军校十期毕业生。赵振华升任坦克第一团副团长后,赵志华接任第一营营长。这个远征军装甲部队最有战斗力的营在缅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他指挥的。

蒋介石视察驻印军新一军军部。台阶上右为蒋介石,中为郑洞国,左为军参谋长舒适存。
赵志华在解放战争中曾被俘虏,后选择去了台湾,作为蒋纬国的亲信,做到驻军湖口的装甲第一师师长、装甲兵副司令。他最有名的事情,是发动了所谓的“湖口兵变”。
1964年1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赵志华在新竹湖口装甲兵基地,召集装甲主力部队第一师的所有队职干部训话,慷慨激昂地发表了一篇类似“清君侧”的政见演说,要部队往台北市区进发,跟他扫清蒋介石“身边的坏人”,以“保护蒋总统”。其部下政战干部,应声上台表决心,趁其不备,一把就将副司令的手枪夺去了,随即师长、副师长们围上去搂搂抱抱,半劝半拉把副司令拉下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