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打洛之二(第6/6页)

日军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
腰班卡失守后,为了避免被围歼的命运,田中新一匆匆将前线部队全部撤出,回缩胡康河谷的行政中心孟关,在那里亲自组织防御。
大本营对18师团的报告十分重视,一面着缅甸方面军研讨缅北战局,一面从包括马来亚、泰国等地,抽调部队补充第18师团的损失。
因此,2月下旬,在孟关设防的第18师团又渐渐恢复了元气。此时,中国军队对孟关外围的攻势已经开始。经过调查,远征军指挥部认为,尽管打洛所在的南线存在一条可以到达孟关的小道(即日军福田支队撤退的路线),但无法通行重武器,而且道路狭窄陡峭,敌军很容易设防。所以新38师、新22师将一同从较为平坦的北线出发,以太白家和腰班卡为后方,进攻孟关。由于深知孟关日军防御严密,史迪威甚至动用了他手中唯一的美军部队——“梅支队”投入这场战斗。

美军“抢劫者”部队指挥官梅里尔准将。他身边的两名战士并非中国士兵,而是美军中的日裔士兵。
梅支队,即美军5307部队,绰号“抢劫者”,是由美国陆军准将梅里尔(也翻译成麦瑞尔)指挥的一支准特种部队,成员均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具备山地丛林战斗经验的官兵,共计2500余人,装备精良。史迪威决心让他们在攻击孟关的战斗中打出威名。
面对中国军队的攻势,田中新一并不准备束手待毙,他决定发动一次防御性反击来消灭中国军队的进攻部队,以达到在孟关长期坚守的目的。
为此,他决定在孟关之前南比河畔的一片灌木林中设立伏击阵地。这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穿过河床的道路附近,还可以看到满是赤锈的炮车和卡车残骸,那是盟军一年前从这里向印度撤退时留下的。第18师团终止了零敲碎打式的防御,试图在这里打一场会战。
在等待中国军队来袭的过程中,日军专门进行了几次演习,师团的作战参谋直接下到大队一级,指挥官兵熟悉在炮兵直射火力支援下的突击。
按照田中的作战计划,新得到补充的第55联队第三大队任务十分重要,将在战场右翼实施对被围中国军队的迂回突袭。
3月1日,孟关之战打响。正面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与进攻而来的中国远征军展开激战,第三大队如同预先计划的那样,全部跃出战壕,开始从右翼的丛林中向前穿插,直取中国军队背后。
令第三大队大队长冈田恭中佐意料不到的是,这一次,第三大队却狠狠地踢到了铁板上,以至于连他自己的性命也被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