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尽弓折 ——日本照片中长江上的中国海军(第5/7页)

搁座在江阴上游巴世洲北岸的平海舰,按照资料说明是在镇江境内江段。日方记载,该舰上尚可使用的探照灯、测距仪、高射炮、机枪等,都已经在沉没后被中国海军方面打捞撤去。
注意,日军打捞平海是在长江低水位的冬季。宁海平海沉没的时候是秋季,舰体大部分没入水中的,所以中国海军很难回收一些大型设备。

江面枯水时从后方拍摄的平海,可以见到其后部受伤损坏的侧舷。
这是与中方记录吻合的。江阴血战中,平海舰22日遭到日机70架次的狂轰滥炸,多处负伤,底舱进水,当晚彻夜抢修。有人劝司令官陈季良降下中将旗以减小目标,陈坚决不肯降旗,并通知各舰舰长:“谁向上游退避,谁就是第二个方伯谦!”
次日早晨,看到紧急修理后的平海舰上依然战旗高扬,海军官兵皆声威大震。德国顾问的报告中称,当时岸上观战的陆军皆振臂欢呼。本文发出时,有江阴的朋友提到他祖父那一日前去江边看中国军舰,随即听到宁海、平海猛烈抵抗日军飞机的空袭,当就是此时。当天,日军空袭益急,平海舰指挥塔中弹,舰桥内航海官林人骥头部被上方飞来的弹片击中,当即阵亡,鲜血喷溅到陈季良中将的军服上。陈岿然不动,继续指挥各舰奋勇抵抗,直至舰沉。当时中方记载平海舰机舱中弹黑烟滚滚,当是烟囱前所中那一弹造成。
平心而论,抗战前的中国海军上层,颇有可指责之处,比如他们的排斥异己,他们崇尚大舰巨炮、轻视鱼雷艇等轻型舰艇的短视。但是以战场上的表现而言,显然他们并没有忘记海军学校图书馆门前“雪甲午耻”的铭牌。

战沉于江中的平海舰。播磨船厂的打捞记录记载,当时该舰向左侧倾斜39.8度,各舱均被江水灌入。
陈季良,因积劳成疾1940年病逝四川,很遗憾没有见到抗战的胜利,死后追赠海军上将。
平海舰打捞从2月16日开始,持续19天。在华星号的后甲板,加装了打捞用的抽水机和潜水员支援气泵,平田的工作岗位,就在那里。

日军在岸上安装滑轮,与江中的打捞船一起校正平海的倾斜,平海外侧的两艘船依次为海晏、华星。

为了减轻上层建筑的重量,日本打捞队在切除吊运平海的前樯,可看到舰桥上方的指挥塔已经被拆除。

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照片,舰尾平海两字依稀可辨。

站在沉没的平海后甲板上拍摄的照片,右侧为担任警戒的炮舰势多。

主炮拆除后的主甲板,平台上的圆孔为原76毫米高炮位置,打捞前已经被中方拆除。

平海舰后部140毫米主炮被吊离。

打捞中又一镜头。日军打捞队在甲板上安装了一个三脚架,用于作为支点从岸上拖曳,纠正军舰的倾斜。

日方在切割拆除平海舰的前主炮。平海舰沉没后,中方曾试图将其主炮拆走,但因为施工困难太大未能成功。

横倾已经被校正的平海舰。可以看到它其实并不是一艘很大的军舰,今天中国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就比它要大了。但那时,这是中国海军最优秀的主力战舰。

打捞浮起的平海舰
平田告诉我,在登舰作业前,日方曾请和尚念经。
举行这个仪式,是因为此前日军检查平海舰内情况的时候,在底舱中发现了一具中国海军军官的遗体。日本潜水员多有迷信者,以此作为祭祀。平海号中弹沉没之时,中国海军伤亡人员皆由威宁舰带走,而日方一度认为,这是平海号舰长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