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尽弓折 ——日本照片中长江上的中国海军(第2/7页)
奇怪的是,平田什么也没有问。
他只是表示你愿意用,就拿去用吧。至于背景,平田作了一点介绍。原来,他毕业后到日本播磨造船厂工作,职务是二等修理技工。1937年他随厂方部分员工一起被征调到中国原江南造船厂接收设备,并在那里修理被击伤的日军军舰(比如I号扫雷舰,在南京上海间被中国机雷炸伤,就是他所在的部门打捞修理的),以及整修俘获的中国舰船。这艘华星号海关舰,是和另外两艘海关舰文星号、云星号一同在上海被俘的。当时舰上武备已经撤除,舱内进水。平田所在的部门将其积水排净,300吨的文星号和云星号各加装40毫米炮1门,机枪4挺,作为巡逻舰使用,较大的华星号(600吨)则改装为打捞船供船厂使用。
平田讲,他本人长期从事舰船的修理,也爱好历史,所以收集和整理当时的船舶历史照片,是他的一大爱好,如果我有兴趣,可以到他家去做客,还有些照片可以给我参考。
以下两幅都是平田收集的照片,据我所知,都是孤品,在其他地方未见公开发表。

第二天拜访平田时翻拍文星号海关舰照片,停靠的码头已经不可考。

文星号海关舰,排水量300吨,修理完毕后交给日军九江警备队使用。
平田的叙述让我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要知道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方面缺乏摄影器材,各处沦陷期间档案材料也损失很大,所以海军的材料保存很少。而平田的经历显示,他手中,很可能有一些我们至今没有见过的珍贵材料。
好像是为了让我尽快同意第二天去造访(这种“热情”在日本人中颇为罕见),平田补充了一句——华星号那次去镇江,是去打捞中国海军战沉在那里的巡洋舰。
“巡洋舰?!”我感到很吃惊。
“是的,”平田说,颤巍巍地在纸上写了四个字:
“平海军舰”。
“我那里有一本打捞中国巡洋舰平海号的写真集(照片集)。”平田说。
二
第二天傍晚,我依约到平田家拜访。平田的家是一所典型日本普通人的房子。虽然日本是发达国家,但这种盖着木头瓦的日本传统人家房屋普遍狭小,昏暗,平田就在灯下等我。我带去了一点礼物,顺便询问他家人的情况。平田说,女儿去了东京,老伴住在医院里已经半年。“可能出不来了。”说这话的时候平田的表情复杂,很难形容。
没有电脑,没有液晶电视,墙上却挂着播磨造船厂给平田的“感状”(相当于表彰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就在这灯下,平田从一个藤箱里拿出了一本已经没有了封皮,十六开本的册子。他指着角上的标志告诉我,这本册子是播磨造船厂在昭和18年(1943年)内部印发的,名字叫作《中华民国平海宁海军舰浮扬工事纪念写真集》。

宁海号殉国照片之一
翻开这本发黄的本册,第一张照片,就是这一张,历史的沉重感扑面而来。
这艘已经倾斜而昂首向着江岸的战舰,我立即就认出了——这是中国海军的宁海号巡洋舰。它独特的塔式大型舰桥和烟囱后的水上飞机机库很容易分辨,而它前甲板上被日军炸弹炸开的大洞清晰可见。
宁海号,是中国海军唯一一艘配备水上飞机的巡洋舰。它配备的水上飞机,一架来自日本爱知时计社,另一架宁海2号,来自于中国海军飞机工程处,它的设计师是马德树,这也是中国至今自行设计的唯一一架舰载飞机。
按照中国海军的记载,1937年9月23日下午,坚守江阴封锁线的宁海舰遭到日军猛烈空袭。宁海号发炮700多发,消耗枪弹5000发,伤亡官兵62人,与平海舰合力击落敌机四架(日方没有损失记载,但当日日军第二联合航空队曾派出飞机,搜救“不时着(迫降)”的两架日机。据此,此战日军最少损失两架飞机)。敌机投弹150枚,弹中舰首,洞穿左右舷。宁海号失去战斗力,舰长不得不下令驶往上游。当它挣扎着航行到八圩港口时,江水漫过甲板,淹没了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