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悲歌 ——追寻中国早期装甲部队在抗战中的影子(第2/3页)

被俘的中国战车,可以看到其前部被击伤的地方。

浜野嘉夫拍摄的上海市政府被攻占照片

浜野嘉夫在被击毙当天的照片

德国I式坦克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战车。在南京战役中,幸存的I型战车因为撤退的轮渡在码头翻沉而全部损失,被日军打捞俘获多辆。该部队对日军的作战堪称英勇,日本网站介绍使用德国战车的中国装甲部队曾经攻入日军一个师团的师团部。遗憾的是,中国装甲兵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师团指挥所,否则日军损失将更加惨重。这次战斗可惜中方没有进一步的详细资料。

中国军队使用的德国I式坦克,在南京战役中有数辆被俘,因为当时日本与德国结盟,为了避免不利影响,日本展览的标示为“苏联战车I型”.

淞沪会战后,随着苏联援华装备的到达,苏联战车逐渐成为中国装甲部队主力。苏联T-26型坦克是中国装甲部队在抗战中期(远征军获得美国战车之前)的主力车型,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二〇〇师(前身为战车第二团)的主要坦克装备,先后参加过徐州会战、桂南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等战斗。

那么,这辆坦克是在何处落入日军手中的呢?

被俘的苏制T-26战车,日军记载其重量9吨,乘员3名,速度35公里/小时,马力80,装备45毫米炮1门,机枪1挺。

根据中国方面的记载,昆仑关战役中,二〇〇师曾有一辆T-26坦克被日军击毁。此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Τ-26似乎也有数辆在腊戍待运时被日军俘获。不过,从时间看,都不是这辆被展出的坦克。

经过查询,1939年前,中国装甲部队在和日军的战斗中,应该只损失了三辆Τ-26,这三辆损失掉的战车都属于二〇〇师1149团。兰封战役中,薛岳兵团围攻土肥原第六师团,土肥原招架不住后退,据险死守。这三辆Τ-26在二〇〇师副师长邱清泉指挥下攻击土肥原师团在大小王庄的据点,不幸被日军反战车炮击中,相继被毁。三辆中有两辆破坏严重,而另一辆虽然被击中行动部分,车体依然完好,日军步兵将其包围,试图夺取。车长王宗辉(第五连连长)不甘被俘,在车中自杀。

被展出的这辆车,莫非就是王宗辉连长的座车?

日军介绍左图中战车重量3吨,乘员2人,40马力,最高速度40公里/小时,装备1挺机枪。

抗战中法国提供给中国的装备不多,比较有名的是提供给滇军的步兵武器和法国志愿援华航空大队(装备道华仃510战斗机),法国供给中国战车则没有记录。

按照说明,这一辆是中国军队使用的法制1933式捜索战车。

从该车的外观看,我最初推测此车可能是装甲兵团第二连和税警总队装备的维克斯水陆两用战车。

中国中央政府购人的装甲车中,最早的一批,是宋子文1929年从英国购买的VCL维克斯轻型战车,装备税警总团。此后,徐庭瑶任装甲兵学校教育长期间,又购买一批装备装甲兵团第二连。这两支部队都曾经参加淞沪会战,其中装甲兵团第二连连长郭恒建战死,日军有可能俘获这种战车。它的车型和日军“法国战车”照片上的车辆有一定相似之处。

不过,它的车体侧面,尤其是履带上部的特征,却并不吻合,所以后来我推翻了这种看法,而更倾向于它是二〇〇师装备的意大利制菲亚特CV33装甲侦察车。

根据记录,中国军队使用的菲亚特CV33在淞沪、南京两战役中,都没有损失的说明。徐州战役中,1938年5月21日,参加兰封会战的CV33装甲侦察车部队随李良荣部攻击前进,和日军骑兵遭遇,负责指挥的邱清泉副师长命令冲击。此战日军骑兵损失惨重,中国军队乘胜追击,但随即遭到日军战防炮部队的反击。两天的激战中,中国军队损失菲亚特CV33战车四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