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5/9页)

李子安似乎看出徐兰香心思,开口说:“听说你这是去敦化走亲戚?你咋能坐马车去呢?二三百里路,你坐火车多好啊,既快当,又安全。”

徐兰香本想用谎话搪塞李子安,又一想,李子安能这么问,已话中有话,她再一味遮掩,若招至李子安的反感,公事公办,那她很可能难以成行……

李子安又说:“还有,你带着那么多的违禁药品,这……这也说不过去呀!”

徐兰香反攻为守:“李团长,你不会跟日本人一样,为难我吧?”

李子安一愣:“不,不会,我……我这是为你好。”

徐兰香:“那我们之间,能不能心照不宣呢?”

李子安敛住口,半晌儿:“你这趟出远门,熙省长知道吗?”

徐兰香:“你说呢?”

李子安:“我……我想他要是知道了,肯定不同意,也不放心。”

徐兰香点点头:“李团长,过多的话,我不说了,反正到了你的防区,我能不能顺利过去,就看你的了。”

李子安思忖着,答非所问地:“吉林至敦化,还有延吉,公路一直通畅,有几处重点防御区段,但你走出蛟河,离开公路,进入山区,那可相当危险,平时,我们兵力少了,都不敢深入进去,我说这话你明白吧?”

徐兰香立时从李子安这话听出,所谓的危险,正是她所寻觅的,真是心照不宣,李子安的话已彻底表明,他知道徐兰香此行的目的。

李子安:“另外,你进了山区,千万不要再穿咱们满军的军装,山里人,看见日本人,眼睛都红了,对咱们满军也是恨之入骨,所以说,这军装不能保命,反而容易送命。”

徐兰香听了这话,心里一阵感动,轻声地:“谢谢你,这点我考虑到了,我车上有几套换的衣服。”

李子安不乏军人的果断,站起来,笑着说:“好了,你还要赶路,不留你了,看在咱们朋友份上,看在熙省长的面子,我派人送你一程,省得你再遇上麻烦。”

徐兰香激动地:“谢谢李团长……”

李子安忙说:“你这么说可见外了,来人……”

少尉闻声进来。

李子安命令少尉带两个骑兵,护送徐兰香,他说再有二十里路,徐兰香就该离开公路,而一离开公路,他的兵也不敢再往前走了,他意味深长地说,接下来,徐兰香只有靠老天爷庇佑,靠自己的运气了。

徐兰香告辞,本还想说几句感谢的话,又一想,再说就显得虚假了,既然李子安这么以友情为重,那么今后她也应视李子安为朋友,她对李子安说,待她回到吉林市,一定要在“西春发”宴请答谢李子安。不过,她没许诺在熙洽面前为李子安美言,她认为,那样似乎有点狐假虎威,这是她所不愿意做的。

李子安把徐兰香送到马车上,在车子欲走时,他把头探进棚内,小声地:

“兰香,见到我的老营长马明金,替我问候他,就说我很怀念在他手下那段时光。”

徐兰香一时说不出话来,确实也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使劲地点点头,当马车走出挺远,她发现李子安还站在路边,目送着。

当晚,天黑下来了,老刘快马加鞭,赶到哑巴岭大车店。

哑巴岭是山里山外的分水岭,顾名思义,哑巴就是不说话,或尽量少说话。多少年来,越过这道岭,山里鱼龙混杂,各色人物,握有武装,占据着各自山头,争相斗狠。所以,常出入山里的人们,生怕那句话说错了,招来杀身之祸,尽量都装聋作哑,至于哑巴岭是不是因此而得名,无从考证,但少说为佳,这是出门在外的人,应当谨记的信条。

大车店设在岭上,是个破乱不堪的大院,进山的,出山的,南来的,北往的,赶大车的,骑马的,几乎都要在这儿停一下,或吃喝一顿,当地话叫打尖。或住上一晚,天亮后,继续奔波。

徐兰香所乘的大车,在院子里刚停下,一个伙计跑过来,手脚麻利地帮着牵马,点头哈腰问客人是打尖还是住店。

老刘说住店,吩咐伙计,给少爷预备个单间。

此刻,徐兰香已换上一身男人装,长衫、马褂,瓜皮帽压过耳边,这样能盖住一头长的长发。她本来性格就外向,举手投足,还颇有男人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