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4/11页)

郑心清再见马明堂,到没感到惊诧,不过,常浮现,昨夜还浮现在眼前,那个脸上带有羞怯男孩子,与现在的男子汉,绝对难以联系在一起。

马明堂笑了,坦然地笑了,在这一瞬间,他还是拿郑心清当妹妹看待。

郑心清习惯地稍弯下腰,也很自然地笑了笑,并轻唤一声:

“三哥……”

马明堂:“常言说女大十八变,此话果然不假。”

郑心清:“你是说我吗?你变化也不小啊!”

马明玉见弟弟与小姑子还是挺亲近的,笑说照看孩子出去了。

马明堂与郑心清隔桌而坐,相互看着,又相互避开目光对视,这就显得有些尴尬,似乎为了拉近距离,马明堂开玩笑说:

“我刚才还在想,你进来会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你怎么没说呢?”

郑心清笑了:“三哥,我们是初次见面吗?”

马明堂笑说:“对,应该说是重逢……心清,你的变化太大了。”

郑心清:“能具体说说,我哪儿变了吗?”

两人就这样问一句答一句说着,不知是四年的分离,有了陌生感,还是受那个媒妁之约的束缚,反正唠得挺拘谨。

“三哥,咱们出外走走?”郑心清突然提议,见马明堂有些迟疑,她沉吟说:“天这么好,屋里有些闷,我寻思到江边透透气。”

马明堂也有闷的感觉。

两人走出去,还没到院门,马明玉追来,叮嘱着,别到人多的地方去,躲着日本人。

郑心清笑说:“嫂子,日本人有那么可怕吗?”

马明玉:“你们两人都刚回来,不知道啊……走吧,小心点就是了。”

江边,泛指的是三道码头,往上游走,还有头道和二道码头,那里是吉林市称船厂时代,曾用过的码头,现在已荒芜,杂草丛生。只有这三道码头,临水的地方,是平展的沙滩和光滑的圆石。涨水时,可至沿江路的堤岸下,岸边垂柳都能拂到水面上。

马明堂与郑心清走下石阶,来到江边,找块干净的地方坐下。

往年,这个季节,这里是相当的热闹,有乘凉的,有叫卖小吃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在江里游累了,横七竖八躺在沙滩上。现在,偶尔见到人,也是无精打采。成帮结对的人很少能看得到了,怕被日本人扣上聚众闹事的罪名。

郑心清看着湍流江水,想到小时候,到了夏天,马明堂和伙伴到这儿游泳,有时,郑心清央求跟来,马明堂怕她失足落水,让她离岸边边远远地坐等着。记得在一次,马明堂在水里扎猛子,好半晌没上来,吓得郑心清站起来,哭喊着,向江边跑来,附近有光屁股的小男孩,见郑心清跑来,纷纷跳到水里躲藏。待郑心清跑到江边,马明堂从水中钻出来,郑心清破涕笑了,待马明堂上岸,她还是用小拳头,打着马明堂,说马明堂故意吓唬她……想到童年这些趣事,郑心清禁不住地笑了,她邀马明堂来到这里,没别的想法,只想唤起一些旧忆,找一些话题,她扭过头,见身边的马明堂似乎听到她的笑声了,却没什么反应。她刚燃起的一点点兴趣,立时淡了下去。不过,她还是问了一句:

“三哥,你想什么呢?”

马明堂:“噢,没想什么……”

郑心清:“你不喜欢来江边?”

马明堂:“也不是不喜欢……”

郑心清:“那咱们到别处转转?”

马明堂“噢,也行……”

郑心清看出马明堂心不在焉,随口应付,觉得马明堂有点怪,不,这次回来,她觉得好多人都挺怪,就说自己所接触的人吧,无论脸上表情和心情,都挺沉重的。难道就因为改朝换代,这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反之,她在日本,听到满洲国成立消息,看到日本的宣传,她认为日本是真心帮助这个新国家,这是件挺好的事情。如果单纯为日本人的增多而忧虑,是不是心胸未免太狭隘了呢?

“三哥,我听我嫂子说,你过年回来,在家没待几天就走了,为什么呢?”

“怎么说呢?可能是懦弱,承受不住这种窒息的压抑,所以尽快的逃离开?”马明堂不想、也没必要对郑心清隐匿内心真实的感受。

郑心清:“因为日本人?”

马明堂:“你说呢?”

郑心清:“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那么仇恨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