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8/9页)

马万川:“这回想明白了?知道现在执政不是你们原先那个小皇上了吧?”

郑廷贵:“不,不,皇上还是那个皇上,这没错,我亲眼看到了,我……我都想好了,过阵子,我病好,我自个去长春给皇上请安,我穿上那件黄马褂,手捧免死金牌,我看谁还敢拦我。”

马万川对女儿说:“看见了?你公公这病大发了,以后看着他点吧……”

郑廷贵:“老哥哥,咱先不说我了,我给你提个醒吧,酒井上我这儿来,说要请你出山,张罗成立新商会,让我劝你,我说你过去都不掺和商会的事儿,眼下更不能出这个头,他说只有你出面,才能把各商号稳住……”

马万川不愿多说话,这阵子,他就是为这事儿烦心,也一直在琢磨对策。

满洲国的成立,意味日本完成了对东北的占领,为进一步实施“日满一体”的计划,加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殖民统治,日本在东北四大机构:关东军、关东厅、领事馆、满铁株式会社,开始介入、深入满洲国的所有政务,称之为“内部指导”,并从日本国内调来大批人员,从“满铁”抽出众多职员,派驻满洲国的各个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从国务院到省、市、县各级公署,都有日本人,即便日本人担任部门的副职,也是行使正职权力,别的不说,就说满洲国的国务院,日本设了一个总务厅,厅长是日本人。总理的事务由这个日本厅长管理,总理下发的所有指令、文件,必须经日本厅长签字,方能奏效。还有一些民间组织,如日满协会、满洲青年联盟、大雄峰会、功德会也都被日本人控制,成为法西斯组织。当然,各地的商会,也逃不出日本人的魔掌。

吉林市的商会,日本人在收拢和控制过程中,颇费一番周折,酒井在“九一八”前,没任特务机关长时,主要任务就是在吉林市建立日本开的商铺,当然兼有特务网络,在吉林市周边安置开拓团,其经济渗透,就是为军事侵略做准备。可是吉林市商业,却与其他城市不同,因历史久远,老字号买卖比较多,比如马家的“隆”字号,占据了吉林市半壁江山,而马万山又从不与日本人合伙做生意,所以日本人发展空间不大。满洲国成立了,虽说变成日本人的天下,但商号归属于私人,即使明夺暗抢,也得需要个过程啊!另外,“国家”初定,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溥仪,都想让民心稳下来,若想笼络民心,必须让市面、街面的繁荣起来。即便是虚假的,也要有个景象。可如何能把各商号积极性调动起来,商会作用不容小看。酒井把眼睛盯在商会,不,具体说是盯在马万川身上。

这里还是说说酒井,熙洽在被任为财政总长,虽兼吉林省省长,但很少过问省政府的事务,尤其是吉林市的事儿,酒井俨然成了吉林省最高长官,政务、军事,他一手掌控。按说,小小的吉林市新商会组成,交给下属办就行了。可他没有放手,不但过问,还亲自出面。在外人看来,他似乎事必躬亲,其实,谁也摸不准,猜不透,他心中还有一个最隐秘的盘算。那就是他个人对马万川的“隆”字号,早已垂涎三尺。是的,他是帝国军人,一切以帝国利益为重,但作为一个老特务,他不能不想到,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终有一日退出军界。晚年的生活,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他很小的时候,随父亲来到满洲,半生的光阴在满洲渡过,他已习惯满洲的生活,不,准确说,他已喜欢上满洲这个第二故乡。现在满洲成为日本附属国,他是最有资格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员。他已想好了,把妻子、孩子接来,将来在满洲建立酒井完造的新家族。想到家及家族,那就要有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他把眼睛盯在马万川,还有郑廷贵身上,就是想把马郑两家的所有产业,巧妙而又不择手段地夺下来,归于自己的名下。尽管酒井在日本也是望族之后,到了中国,看到清朝遗老郑廷贵悠然自得的生活,马万川据有关内、关外的“隆”字号的巨大产业,他自惭不如,羡慕、嫉妒的同时,心理也不免有些扭曲。

豪夺不如巧取,这得需要一个经心设计的过程。

新商会延用旧商会的人和模式,有的商号掌柜,讨厌日本人,找借口退出了,酒井见状,知道这些人效仿马万川,为此,他明令,新商会不能缺少马万川,商会会长或副会长,马万川必须任选其一。商会人说,马万川过去就不掺和商会的事儿,酒井说,他知道马万川没在旧商会任职,可是商会每逢大事,都征求马万川的意见,新国家,新商会,要是把马万川请出来,才能显示新的活力。商会人不敢违命,数次来到马家大院,几个自觉有面子的人,结伙来见马万川,请求、拜求,好话说尽。马万川不为所动,他也不找过多的理由,只是说过去对商会不感兴趣,现在依然如此。至于纳税缴费,“隆”字号多年来就是照章办事,从不抗拒国家的法度。这话,商会如实回禀,酒井听了,怎么也不挑不出毛病的,再往下,商会人也没办法,总不能用绳子把马万川绑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