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5/6页)

对杨全英,杨云林特别重视,经常辅导他认字,在他偷懒不想学习的时候,常劝说他:“全英哥,你识字不光为你自己,今后还能教家里的三个孩子,他们不能再和你一样,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呀。”

杨全英特别感谢杨云林,学习起来比任何人都刻苦。

教支前民工识字的过程中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一次行军途中,杨云林教完杨全英“比较”一词,鼓励他用这个词造个句子作为练习。当时,天空中飘着不大不小的雨点,杨全英想了一会儿,造出了一个句子。

“今天天气比较下雨!”杨全英大声喊道。

“比较”这个词用进去了,杨云林听后觉得别扭,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哈哈大笑一阵后说:“全英,这句不管,再造一句。”

杨全英自己嘿嘿笑过几声后,扭头看了看路边高高低低的行道树,接着又造了一句。

“大树比较小树高!”

这次杨全英又把“比较”这个词用进去了,但杨云林听后还是觉得别扭,抓耳挠腮想纠正他,还是想不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全英,还是不管!让俺咋给你说呢!”

正当两人纠结于“比较”一词的用法且无计可施时,李指导员走了过来。

“‘比较’这个词是副词,用来比较两个东西性状和程度的差别,后面不能跟动词和名词,只能跟形容词。”李指导员说。

李指导员的话不但把杨全英说蒙了,也把杨云林说蒙了。

“哎,我又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见两人满脸迷茫,李指导员赶快自我检讨。

“这样说吧,‘比较’后面只能跟‘大’‘小’‘高’‘低’‘快’‘慢’这样的字,比如,你们两个之间,云林的个头比较高,挑着东西走得比较快。”李指导员想出了一个两人都能明白的方法。

“全英,你按李指导员的方法把前面的两句话再造一遍!”杨云林鼓励杨全英。

“今天和过去下的雨相比,不大也不小!”杨全英说。

这次杨全英造句中根本没用“比较”,只用了一个“比”字。

“你没有用‘比较’!”杨云林笑着对杨全英喊道。

“‘比’和‘比较’不是一回事吗!”杨全英振振有词。

这次,连李指导员也被整迷糊了,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为稳定支前民工的思想和情绪,待大家认识不少字之后,李指导员让杨云林组织大家给家人写信,把在外面支前的情况以及得到的奖励告诉家人,让他们为所做的支前工作感到光荣和自豪。十天前,杨全英给他媳妇写了一封信,经过李指导员修改后,托人带了回去。

玉花吾妻:

你好!代问父母大人和孩子们好。俺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家里怎么样,俺天天惦挂着你们,就连做梦也惦挂。俺在这里很好,干活从来不像在家里一样偷懒,饭量也大了很多,刚来时每顿吃五张煎饼,现在一顿能吃八张,云林、栓柱他们顿顿都给俺几张煎饼。还有,刚来时还怕石磙、铁柱几个人夜里打呼噜,现在俺一躺下就打呼噜,石磙、铁柱他们都不和俺靠在一起睡觉了,不知道俺回去后,你受不受得了。俺给你提一个要求,就是你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不要让爹娘生气,要好好干活,照看好地里的庄稼和家里的那只老母猪。俺今后一定不怕吃苦,干起活来也一定更勤快,俺要和村里来的其他人比一比。

安好!

杨全英

七八天之后,杨全英收到媳妇的来信。

杨同志全英夫台鉴:

信函收到,甚感欣慰。你们在外面支前都挺好吧,生活得也挺好吧?在家里俺照顾你,出门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俺在家都挺好,父母大人和三个孩子也很好,杨村长和王主任经常来家里帮忙,五天前还给家里送来了几十斤柴火、三斤大米和半斤红糖,感激得俺不知说什么是好。村里这样照顾咱们,你就放心在外面好好干吧。咱爹老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你要争气,和你同去的黑毛、满仓他们几个写信回来都说立功了,他们家里人在村里谝得很。你也赶快立功吧,也让俺到处谝谝。

顺颂

时祺!

妻玉花

杨全英老婆玉花不识字,信是村里的私塾先生代写的,看到信开头的“同志”二字,全英心里更是乐开了花,真正地感受到参加支前的无上光荣。李指导员给杨全英解释过看不懂的地方后,笑着说:“想不到你家媳妇比你的文化水平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