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5/7页)
17日这天,为了鼓舞黄兵团的斗志,顾祝同代表蒋介石又一次乘飞机飞临碾庄圩上空,送来了蒋介石的亲笔手谕。
焕然司令弟勋鉴:
此次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督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斗,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之使命,是为至要。
顺颂戎祉
中正手书
各军师长均此
呈送完蒋介石的手谕,顾祝同又使用空地联络电台与黄百韬通话,给黄百韬打气:“你们再坚持坚持,援军已经到达了大许家地区,只要你们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很快就可以与二兵团会师的。”黄百韬不知道的是,顾祝同撒了个弥天大谎。国民党援军根本没有到达大许家,他这样说只是为了稳定第七兵团军心而已。不但如此,顾祝同还从飞机上向黄百韬投掷了不少钞票和勋章。就这样忙活一阵之后,当顾祝同得知黄百韬已经获悉援军受阻的消息时,老奸巨猾的他不得不改口说:“焕然啊,邱、李两个兵团在来援的路上被中共华野阻截,前行缓慢,他们离这里大约四十里地,你们如果能想办法突围出去,就能与邱、李兵团会合了。”
皮球又被踢了回来。黄百韬从顾祝同嘴里确认援军泡汤后,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他仍然坚定地表示说:“我们会尽力的,我们会对得起总长,对得起委座的,实在突围不了,就与共军搏杀至最后一人。”他心知肚明,自己戎马征战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如果输掉此仗,即使能回去也是让邱清泉等人看笑话,活着不如战死,还能落个为党国尽忠的名声。
至此,黄百韬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
经过商定,第二轮总攻定在19日晚二十一时。华野这次吸取了第一轮攻击失败的教训,严令各部队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就是准备好武器装备,避免再吃没有火炮支援的亏,一定要补充足够的炮弹、枪弹和手榴弹;二是决定不在水壕上架桥,因第一次架桥时基本能确定水深大约一米五左右,人是能蹚过去的,架桥伤亡太大,但进攻时务必研究好怎么过水壕突入土墙的办法;三是立即挖交通壕沟,大约两米宽一米深,尽量向前延伸,越靠近敌人的阵地越好,同时,每个战士再挖一个掩体,用木头、树枝等做好支撑,便于隐蔽;四是对战士们进行思想动员,力求在战前激起同志们同仇敌忾、杀敌报仇的决心。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战前动员,华野战士们个个士气高昂,信心倍增,决心打好消灭黄百韬兵团的攻坚之仗,尽快拿下碾庄圩。
在距敌人阵地只有六十多米的交通壕里,华野战士们做好了涉水的准备。他们把鞋子用鞋带绑得紧紧的,裤腰和棉袄都用皮带扎紧,有的战士还细心地把棉衣里的棉花掏出来,有的还准备了工兵锹,防止上岸时打滑。总之,万事俱备,只待上级一声令下。
19日晚,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第二次总攻打响。
华野九纵、六纵、八纵、四纵等从四个方向同时向碾庄圩里的敌人发起了攻击。
火炮覆盖开始了。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所有的火炮怒吼着,不停地吐出火舌,“嗖、嗖、嗖”,炮弹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到第七兵团的阵地上。炮兵不愧有着“战争之神”的称号,一时间炮弹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碾庄圩一片火海,脚下的大地不停地颤抖着。看到这种场景,华野战士们被这震撼的场景惊呆了,过去老是挨国民党军飞机大炮的轰炸,这次也让他们尝尝万炮轰炸的滋味。
一支步兵部队里,不知谁喊了一声:“炮兵万岁!杨云震,加油!狠狠地打!”大家都跟着喊起来,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与隆隆的炮声形成二重奏。估计这支队伍里有人认识杨云震,也可能之前他们和杨云震的炮兵合作过。
火炮的轰炸一直持续了四十五分钟,近五千发炮弹在黄百韬第七兵团的阵地上开了花。碾庄圩顿时陷入一片火海,黄百韬构筑的防御工事被大量摧毁,仅存的有生力量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同时,华野准备涉水的部队在火炮向纵深打击的时候,已经从多处下水,呈齐头并进式前进。11月的夜晚寒风袭人,战士们的帽檐和衣领上都结了一层白霜,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战士们冻得浑身发抖,但必胜的信念却让他们内心火热,他们咬牙坚持着向前冲,没有一个人停滞,更没有一个人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