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6/8页)

杨云枫侃侃而谈,丝毫没有显现出身在敌营的那种紧张和顾虑。他一边讲一边观察孙良诚的神态,觉得孙良诚正如周其正之前讲的那样,属于那种左右逢源、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在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不会放弃任何利于自己选择站队的机会,因此也绝不会翻脸不认人。

就这样,杨云枫和周其正苦口婆心地讲了一个多小时,从国际形势讲到国内形势,从国民党强势讲到国共力量的变化,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讲到如今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孙良诚一直沉默不语。最后,孙良诚说:“你们讲的我都听懂了,容我仔细考虑考虑。”

杨云枫说:“好。希望你认清形势,不要再犹豫不决,错过好时机。如果你想通了,我们可以约定好,明天就通电起义。你再仔细想想,想好了通知我们,我明天还在睢宁。”

说完,杨云枫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一天是11月11日,解放军已经把黄百韬兵团包围在了碾庄圩一带。

第二天上午九点,杨云枫和周其正没有等到孙良诚通电起义的答复,却等到孙良诚让部队向西开拔,尽快向徐州靠拢的消息。也就是说,孙良诚考虑了一晚上,还是反悔了。周其正执意要跟着他走,说还要再劝劝他,希望他能幡然醒悟。

为防止意外发生,华野总部立即电告杨云枫和燕刚离开睢宁,但两人不愿看到周其正孤身一人冒如此大的风险,坚决要求留下来。华野司令部最终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原来,就在孙良诚犹豫不决的当晚,他接到了国防部和徐州“剿总”的严厉指令,命其紧急出动配合解黄百韬之围,刘峙还准备派十几辆卡车来接他。孙良诚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战前起义风险太大,以后命运如何也很难说,跟着老蒋干最不济也还是个军长。心存一丝幻想的孙良诚不相信黄百韬偌大的第七兵团能够被困死,于是命令二六一师经双沟迅速向房村方向行进。

杨云枫见孙良诚毫无战前起义的诚意,撤离睢宁前报告了华野司令部,建议为了阻止孙良诚支援黄百韬,有必要对其进行截击。

根据命令,苏北兵团迅疾向大王庄附近靠拢,二纵四师、五师、六师则向房村追击,终于在双沟西追上了孙良诚的二六一师,并歼灭了它的两个连。当天下午,二纵、十二纵和中野十一纵渡过运河,鲁纵主力向古邳前进,江淮部队进至徐山村地区,很快将他们包围在睢宁西高集、潘塘南观音堂等区域。为了减少伤亡,纵队领导指示,还是要尽量说服、争取一〇七军放下武器投诚。

等到自己的部队被团团包围,孙良诚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在拿鸡蛋碰石头。13日,他无奈地找到杨云枫和周其正,说:“杨先生,周特派员,你们要救救我们啊,请通知共产党,我想现在起义。”

杨云枫严肃地说:“可惜晚了,现在不是起义,是投诚。”

“共产党不能说话不算话,明明讲好的是起义,怎么言而无信?”孙良诚急了。

周其正义正言辞地说:“到底是谁言而无信?你自己反反复复失信于人。如果你遵守原来的约定,在谈好的时间、地点,集中放下武器,接受整顿,可以算你起义,现在所有人员被包围,已经无路可走。如果解放军动起手来,马上就可以歼灭你们,你们现在只有放下武器去投诚一条路了。”

孙良诚还不死心,眼望杨云枫,苦苦哀求道:“杨,杨先生,你能不能再找你们长官说说,帮我们争取争取。”

杨云枫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共产党也是有规矩的,不是再争取一下就能改变的。希望你快做决定,再这样拖延下去,只能是自取灭亡。”

刚说完这些,孙良诚手下的副军长王立青慌慌张张跑进来,对孙良诚说:“报告军长,我们的警卫团已被共军缴械了。”

听到这话,孙良诚大吃一惊,“啊!完了,完了。”

一〇七军警卫团一直是孙良诚的心腹,他自己认为是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队伍。现在连警卫团都缴械了,自己还有什么指望呢?其实之前周其正已经做通了王立青的工作,王立青同意配合,秘密召开了临时会议,把来参会的军部参谋及师、团长们都暂时软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