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2/8页)
杨云枫静静地听着舒新的介绍,感觉到这次的任务非同一般,他把每个字都记在了心里。
“作为蒋介石收编的非嫡系部队,第三十三集团军一直受到歧视,不断被缩减编制。到1946年该部改编为第三‘绥靖区’驻守徐州一带时,其所辖的正规部队只有十二个团的兵力,不足三万人了。徐州的防务原来一直由第三‘绥靖区’的部队担当,可在济南战役之后,国民党内很多人公开表示对这支部队的不信任。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直截了当地说,对第三‘绥靖区’守备徐州不放心,担心他们在关键时候会像吴化文一样倒戈,要求将他们换防到徐州城外。前不久,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还真把第三‘绥靖区’的城防部队给调了出去,改由李弥的第八军守备徐州。”
舒新介绍完后,粟裕用指关节敲了敲桌面,显得异常严肃地说:“云枫同志,对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详细情况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工作起来才有针对性,更有效。”
粟裕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看着杨云枫的眼睛说:
“云枫,有一点你一定要注意,第三‘绥靖区’调防之后,据说官兵情绪波动很大,大都对国民党上层严重不满。据我们了解,他们内部分为激进与保守两派,前者积极求变,后者则主张维持现状,两派斗争极为激烈。何基沣、张克侠他们代表激进派,长期受何、张二人影响,部分官兵有亲共倾向;冯治安、刘振三他们代表保守派,对蒋介石存有幻想,仍有反共倾向。抗日战争期间,保守派占优势,但是现在,随着我们力量的日益壮大,激进派逐渐占了优势。部队中反腐化、反歧视、厌恶内战情绪高涨。总之,第三‘绥靖区’内部的情况非常复杂。你去之后,一定要深入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多做思想工作。陈毅司令员要求力争动员‘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能亲率部队全员起义,以便扩大政治影响。”
听完粟裕和舒新的介绍,杨云枫郑重地点点头。此时的杨云枫,心里百感交集,倍感压力,尽管自己担任敌工部部长两三年时间了,但还是第一次接受这么一项关系重大、将影响淮海战役全局的策反任务。
粟裕站起身来,拍了拍杨云枫的肩头:“敌人内部各股势力斗争复杂激烈,各种苗头都有。你一定要制定好详细方案,晓以利害,千万不能激化矛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多年的心血也将付之一炬。”
“云枫同志,此次前去,你不但要完成任务,还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安全,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舒新关切地叮嘱着。
“困难肯定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两位首长放心!我会及时向首长汇报进展情况,一定按时完成任务。”杨云枫又是一个标准的军礼。
粟裕和舒新看着眼前干练的杨云枫,欣赏中夹带着一丝担忧。
几天前,何基沣在“剿总”司令部开完会后,抽空见了一次李婉丽。
自从刘峙来后,李婉丽不知用什么手段搞定了刘峙,谋取了一个副主任的职务,现在,她在整个司令部里算是个八面玲珑的大红人,到处指手画脚,不可一世。何基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的他对徐蚌大战有着清醒的认识,济南解放后,形势已经逐渐明朗,解放军从山东向南推进,在徐州与刘峙进行决战并取得战役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作为长辈,也出于对老友女儿的关心,他有责任多劝涉世不深的李婉丽几句。在李婉丽办公室,何基沣以长者口吻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出乎何基沣的意料,李婉丽似乎并不领情,不但整个过程一言不发,还一直不停地摆弄着从国外买来的一支蝴蝶式样的发卡,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见话不投机,何基沣不愿再白费唇舌劝说对方,于是将话题转到了自己身上。他故意谈到目前第三“绥靖区”不受上级信任,受夹板气,各级军官士兵怨气很大,还谈到当前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双方的力量对比,话语之间流露出消极懈怠之情。何基沣的目的很明确,想让李婉丽明白当前的形势,早做打算。
何基沣这次又想错了。
“何叔,刘总司令现在正亲自带领大家全力部署,积极备战,誓将‘共匪’围剿铲除在徐蚌一带,但您却说出这样的话,实在不应该!看在您和家父多年交往的情分上,这些话说到我这里为止,千万不能再说,否则对何叔和党国都会极为不利。”李婉丽竟然反过来劝说何基沣,言语里还带着几分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