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页)
在昕昕中学,杨云枫的成绩出类拔萃,次次考试都在全年级拔得头筹,但这不是杨云枫的全部。他从小就喜欢捣鼓门锁、捕鼠夹和钟表之类的东西,一有空来到二舅家,一件一件拆开然后再把它们拼装起来。周末不上课,杨云枫便一个人跑到街上修理铺,默默地站在一旁盯着店铺师傅配钥匙、修雨伞、修自行车和修钟表,并把过程一一记在心里。很多时候,他像入了迷一样,不知不觉一待就是半天。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会问问师傅。师傅起初不搭理他,后来发现这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是诚心求教,慢慢从心底接纳了这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也就愿意把一些手艺活的窍门跟他说道说道。
与性格开朗的杨云枫不同,表弟汉文喜静不喜动,平常也不太爱讲话,唯一的爱好是读书,《三国》《水浒》《七侠五义》和《天工开物》一本接着一本读。这事儿让他的父亲孔清源颇为心急,害怕儿子这样下去会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便悄悄关照大一点的外甥杨云枫平时多带带弟弟。杨云枫理解二舅的心思,自己拆卸东西时也带着汉文一道玩。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后,汉文也慢慢喜欢上了捣鼓可以转动和发声的器物来。
昕昕中学一位教地理的先生有个木匣子收音机,这件神奇的物件吸引了杨云枫。他便三番五次往这位先生的宿舍钻。这位地理先生早年在欧洲留过学,收集了不少西洋玩意儿,尤其是国内稀少的留声机和收音机。与地理先生熟识之后,杨云枫课余时间就去他那儿,帮他拆洗和调试摆满整个房间的老物件儿。
这位叫宋泽铭的先生衣着端庄时尚,一天到晚西装革履,与人交往彬彬有礼。杨云枫每次去,都会与他聊会天,听他谈一些自己闻所未闻的事情。一次,两人谈到了杨云枫的家乡,宋先生便开口问道:“你老家有座马陵山,你是否去过?”杨云枫答话:“我小时候就去过。”“你知道马陵山的典故吗?”宋先生的话一下子问住了杨云枫,他一时回答不上来。宋先生笑着说:“我曾去过一次,那可是座风景很美的山啊!”宋先生如数家珍,把马陵山的历史娓娓道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古时候此山又称司吾山、司镇山,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黄花菜岭五座山头组成,人称为‘五姊妹山’。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三幸此山,曾写下‘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的诗句。”
寥寥数语,说得杨云枫钦佩不已。
“据传说乾隆皇帝还赐予了马陵山‘第一江山’的美称。我几年前去那里游览过三仙洞、黄巢湖等景点,看后心旷神怡。以后有机会你们年轻人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多出去闯荡,才能开阔自己的胸襟和眼界。”
两人还谈到了宿北县城新安镇。
杨云枫说:“我跟爹去过几次新安镇,那里是我们县最热闹的地方。”
宋先生微微一笑,接了杨云枫的话茬:“你们宿北县热闹的不只是县城新安镇,还有一个地方也同样繁华异常,那就是窑湾镇。窑湾镇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出名的商埠和物资集散中心,位于县城西南约九十华里,离你们那里比较远,估计你还没有去过吧?”
杨云枫说:“宋先生,那地方我还没去过,能有多热闹啊?”
放下手中的活儿,宋老师介绍起窑湾来:“那是座古镇,与你们县城新安镇的热闹不一样。不谈别的,建筑样式上就风格迥异,古民居、古街道、古店铺、古码头、古遗址,共同铸就了古镇的地理风貌与文化内涵。虽经兵戈战乱和时代变迁,古镇昔日风貌犹存,真是人间幸事啊!我学习地理,也研究地理,去过很多古镇,保存如此完好、功能齐全的地方,在淮河以北的运河沿线只有窑湾古镇。这些古老遗迹多为明清时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自然形成,至今仍为古镇居民所使用。它兼具北方宫殿、庙宇古迹以及南方水乡园林古镇的特点,体现了咱们苏北地区海纳百川、融汇南秀北雄的博大胸襟。”
“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窑湾看看。”杨云枫内心非常敬佩宋先生的博学多才,他充满激动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