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页)

蔡云邈心领神会,笑着借用岳飞另一名篇《满江红》作答:“愿与挚友一道,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云枫和云邈的四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两个热血青年的眼里闪耀着果敢的光芒。

在昕昕中学,莘莘学子除了埋头学习,业余时间男学生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就是打篮球。篮球在这所教会学校已不是什么新鲜物,他们不仅朋友之间打着玩,班级之间也时常组队比赛。快毕业了,学生们意识到今后在一起玩耍的机会不多了,更是见缝插针,一有空就奔向篮球场。

5月底的一个周末,一班和三班约好进行一场篮球友谊赛。说是友谊赛,可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们都憋足一股劲,谁都不愿甘拜下风。

一班上场的有杨云枫、蔡云邈和另外三个同学,杨云枫任队长。三班上场的有刘占理、李志平等五个人,刘占理是头儿。巧的是,刘占理和杨云枫都来自宿北县,并且是邻村的,杨云枫是大杨庄人,刘占理是小刘庄人。他们从小就在小刘庄的同一个私塾念书,各自是本村同龄小伙伴的孩子头。两个庄上的娃儿们个个争强好胜,谁也不服谁。那时,两帮娃儿们最常玩的游戏是互相“抓马子(土匪)”。刘占理小名孬蛋,个子大,外加姥爷在新安镇开了一家金银首饰店,浑身光鲜的他从不把其他小伙伴放在眼里。玩“抓马子”时,不但自己败了不认输,还经常想尽法子欺负外村的杨云枫一帮人。机灵的杨云枫对他并不服气,带领着伙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两帮人常常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非得闹到私塾先生那里才肯罢休。

读完私塾,两人鬼使神差般地一同来到徐州的昕昕中学,真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场篮球赛,两个班已酝酿许久。新学期伊始,两个班曾组织过一次篮球赛,那次刘占理所在的三班赢了。不服气的一班认认真真准备了两个月,这次想来个咸鱼翻身。所以一上来,两个班都使出浑身解数,派出了最强的战将。

“杨云枫,怎么样?不行就早点投降吧。”球赛还没鸣哨,刘占理就开始挑衅。

“刘占理,你们不要得意忘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杨云枫当然不服气。

比赛之前,班长杨云枫动员班里的所有男女生集合在场边当啦啦队,阵势浩大,呼啦啦站满了球场半边。比赛开始前,他把队友叫到一起,遣兵布阵:“云邈,你块头大,负责盯死三班的中锋刘占理,我来对付他们的前锋李志平……”

“嘟、嘟、嘟”三声哨声响过,两拨人各自上场。

场地中线边上一个学生举着一个记分牌架,场地四周围满了观战的人,其中包括两个队的啦啦队员。三班班长刘占理平常说话粗声粗气,不讨本班女生喜欢,因此来的啦啦队员都是男生。

恰在这时,场外一阵骚动。一位瓜子脸上嵌着一双雪亮的大眼睛、剪着齐齐整整的刘海、穿着浅蓝衫黑裙子漂亮校服的女孩翩然而至。女孩是二班的李婉丽,因为长得漂亮,被大家公认为昕昕中学的校花。在昕昕中学校园里,李婉丽是风云人物,人走到哪里,男生的目光就追随到哪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婉丽不仅被本班的男生视为公主,一班和三班的男生也个个喜欢她。杨云枫、蔡云邈和刘占理自然也不例外。

二班的男生不喜欢打篮球,校花李婉丽却喜欢观看篮球赛。所以,其他班的比赛她每次都要来。李婉丽来看比赛,既不站在一班一边,也不站在三班一边,而是独自亭亭玉立地站在球场中场线外。

李婉丽的不期而至,顿时使比赛的两队一下子士气高涨。马上要跳发球了,杨云枫和刘占理的目光本应聚精会神地盯着球,然而两人却时不时往中场线外瞅,惹得裁判老师瞪着眼提醒场上队员要集中精力比赛,引得全场忍俊不禁。

“嘟——”的一声哨响,上半场比赛开始。场上十个球员和裁判随着篮球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比分也一直咬得很紧,4∶8,13∶11,20∶24……啦啦队的呼声此起彼伏。两队的得分也此消彼长,难分伯仲,比赛进入了胶着状态。“杨云枫,加油!蔡云邈,加油!”见自己班的男生比分落后,一班的啦啦队女生喊得更加起劲,不大一会儿,一班的比分逐渐反超,形成了一边倒的架势。在本班女生啦啦队的助威声中,杨云枫和其他四名队员生龙活虎,越打越来劲,相反,三班的队员底气不足,渐渐乱了章法。上半场结束时,一班以36∶28的较大优势盖过了三班。刘占理原来不相信啦啦队的作用,这次信了,中场休息时派出一个同学赶快到女生宿舍去喊人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