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老臣贺喜陛下(第3/4页)
读书人也是一样,不管在这个时候,还是前五百年后五百年,孔老二始终只是他们捧着的一块招牌。在刀剑强权面前,读书人从来不成气候。
反倒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他们心中的价值观,才是真正绝对一个国家命运的所在。
陆皇帝拿孔氏做文章,为的就是打破老百姓心中的某些观念,赵宋一百六十年的统治,是挺短暂的,却已经给华夏这个民族印刻上了自己的标记,陆皇帝需要把它彻底的摧毁。在百姓的心中,这个中国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阶层中,刻录下自己的意志。
因为占据着绝大多数人口的老百姓才最直接的影响着中国的新一代人。
是“万般皆下贱,惟有读书高”,还是“好男儿志在四方”,这点很重要。
如今时间已经走到了年底,陆皇帝还没有拿到全国的数据统计,在如今这个时代,要做好这个统计数据可是很不容易的。
但他手中有益都城两大工厂作坊聚集区的确切数据,有济南和济州两地手工业变化的详细调查。
“三地同比资产增长皆在三成之上。老臣贺喜陛下。”宗泽还是雷打不动的内阁首辅大臣,这是一个心中有着生民二字的人,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的政治倾向始终明确无比。
故而,他首辅职位就始终牢固不可动摇。
陆皇帝的不少计划在他看都有些过于儿戏,甚至有些轻佻。不像陆皇帝打仗时候最喜爱的正面碾压,而是另辟蹊径,剑走偏锋。
只是,事实胜于雄辩。益都、济南、济州三地的数据已经在表明,皇帝的想法并没有错。
事实上这也是历史的滔滔大势。
那明清时候的会馆,后世的一个个同乡会,一个个私人会所,可不就是现今马会的低配版吗?人是需要沟通的。
马会就提供了这一平台,再与“封藩建国”结合一处后,其所爆发出的力量是极大地。现在,这股力量方才崭露头角,还远没有进入鼎盛期,却已经成绩喜人也。
“霖翁,如今可还有担忧?”陆谦笑眯眯的,三地的确切数据和详尽调查报表,写的可不止是三地投入到工坊之中的新增金额累计,和与往年同比的增长幅度。更有它们的生产总值,原料来源、人工收入、工坊主的纯利益收益,缴纳的税金,以及工人数量和工人的薪金水准。
在宗泽心目中,中原之大却有无数失地之百姓,中国缺乏的永远是土地,而不是人力。他现在还看不到未来工商业与田亩争夺劳动力的那一幕。
在他看来,工商逐利,纵然再违背圣道,却可以吸纳富裕民力,这便是大利。而且百姓可从中得利。
那益都一地只工匠便过两万人【两工业区】,从织工、皮匠、篾匠、鞋匠,到木匠、铁匠、铜匠等,人人收入不菲。至少在益都这般大不易之地且能养家糊口,如此之地若能有上个几十处,那岂不是便可叫百多万户百姓衣食无忧?
宗泽最担忧的便是商贾无仁义,也就是说他担心商贾会死命的压榨工人,叫后者干的比牛多,吃的却比鸡还少。
根本不知道工商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多么残酷的宗泽,也根本不知道工商业发展中终究会卷走多少人力的宗泽,此刻只有满心的欢喜。
陆谦心里呵呵的。商人们若是能克制住自己的内心贪欲,始终用一个相对高的薪水来雇佣工人,那才有鬼呢。
后世英国人称霸世界的时候,泰晤士河上不知道飘荡了多少女工和童工们的冤魂。那可不只是孟买的纺织工人凄惨,赚起钱来六亲不认的资本家,对于本国百姓也手下无情的。
身为穿越者,陆皇帝如何不知道“资本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全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人生理想并非只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上称王称霸的陆皇帝,他不止想要征服中亚与印度,还希望涉及天方,更希望在几十年后能小批量的移民美洲。这一切计划都需要超级强大的国力来支撑,只凭一个农耕中国,恐是难以支撑。更何况陆皇帝希望为中国一举打掉正史上让神州蒙羞受辱的祸害根苗……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儒家本身所蕴含的先进性在赵宋一朝已经耗损代价了。
就像那巅峰,你昨日达到了人生最巅峰,那今天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