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离奇的市井轶闻,不足以留后世(第9/11页)
在众目睽睽之下,温庭筠答完考题,起身离去。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同时为八位考生写完了卷子。在短短时间内,他可以快速答完八份考题,这让主考官们十分费解,而这也成了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随着科举的延续,作弊的手法和方式也在不断出新,从现在出土的不少文物中就可以看出,古代人的作弊技巧不亚于现代人。
如天津一青年收藏了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间考试作弊工具。这套作弊工具共9卷本,均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每卷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并配有一双可将卷本藏匿于鞋内底层的加厚底男布鞋。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由牛角刻版印刷而成,可见当时作弊手段高超,已经形成规模。
另外,在一场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清朝末年间的“作弊坎肩”,在坎肩上面,有用毛笔抄写的四书五经。
坎肩看上去是用麻布做的,尺寸不大,可以推测这件坎肩的主人并不胖,个头也就一米七左右。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视力一定特别好,坎肩上的字最大也不过三四毫米宽,有观众试图辨认一下,结果读两个字就串行了。
现场还出现另外两件“挟带品”,都是一尺见方的绢,上面同样抄满文字,其中一块正反面都是字,而且字体更加小。据有关专家说,这样的“挟带”以前听说过,但是将“挟带”做成坎肩儿样式的极为少见,目前存世的则更为稀少。从这三件“挟带”上可以看出,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让企图入仕的各位举人煞费苦心。
这些作弊器具让今人大跌眼镜,手艺之精,用心之巧,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在科举制度已灭亡的今天,作弊行为依旧活跃在考场之中,这期间的传承关系实难理清。
古代“丐帮帮主”的真实生活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肯定对“丐帮”都不陌生。丐帮中地位最高的就是丐首,也就是丐帮的帮主。丐帮并不完全是江湖上自发组成的帮派,在明清时期,丐帮甚至是受朝廷直接控制的。在官办丐帮中,丐首可以世袭。丐首虽然属于“下九流”的末流,而且也脱不了乞丐的身份,但是他们在乞丐世界中却拥有无上的权力,实际生活水准远非普通人能比,很多丐首甚至富比王侯。
历史中很多丐首生活非常阔绰,例如关帝厅人马的丐首陈起凤,他不仅住的房子非常豪华,还有好几房妻妾,分别住在他住所附近的民房里。陈起凤经常手持长烟筒,戴着金表,穿着绸缎做的衣服招摇过市,衣服上还挂着很多古玉、配饰等。这种生活早已超出当时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甚至可以与富户商贾比肩。
丐首这种奢华的生活其实得益于他在丐帮中的地位,他本人一般不会亲自沿街行乞,他的财富来自于对丐帮成员的压榨和盘剥。每隔一段时间,帮内的乞丐都必须向丐首交一定数额的钱。而且,在丐帮势力范围内的店家,尤其是那些生意红火的,每逢年节,也都会向丐首交一定的“保护费”,不交“保护费”的店家会经常被丐帮的众乞丐上门滋扰。对于一般的百姓人家,只有在逢婚庆丧葬的时候,丐首才出面去讨喜钱。如果这家不肯给,到时肯定会有很多乞丐前来搅扰。他们挤在门口,恶言相戏,非常有碍观瞻。而一旦丐首收到了喜钱,就会在这家门上贴一张写着“贵府喜事众兄弟不得骚扰”之类的纸,或者挂一件信物,有了这个,乞丐们就不会来闹事了。
陈起凤做关帝厅丐首的时候,广州百姓如果家里要办嫁娶丧葬之事,一般都会事先准备一些喜钱,送到关帝厅。然后,关帝厅会给他们一张写着“附城花子陈起凤”的条子,门上贴了这张条子,就不会有乞丐来滋扰了。如果那家办喜事不主动给关帝厅送喜钱,门上没有条子,那就惨了,陈起凤会亲自带领一帮乞丐上门来“道喜”,这时候要摆平他们,给的钱就更多了。
大户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丐首一般也要去参加,而且是坐在上席的。如果这家办喜事没有请丐首来,那么丐首会把手下的乞丐召集起来,命他们分拨到办喜事的人家去搅扰,给钱也不走,就在他们门口唱一些不吉利的歌。每到这时候,东家就急了,一般会找跟丐首关系非常密切的“劳头忙的”去说情,这时候丐首一般会把价格要得很高,而且给完钱之后,东家还要把丐首请到上座。有时候,“劳头忙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故意和丐首商量好,不去请丐首。等到有乞丐来捣乱的时候,他再出面说和,等丐首拿到钱之后,“劳头忙的”一般就能分到其中的三成。这就是“吃大头”或“吃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