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演好升职记,职业规划是前提(第8/20页)
您肯定也知道,东宫历来是权力斗争的漩涡,太子将来能不能当上皇帝,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个身份被多少人觊觎,随时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光宗在做太子时也是这样想的。太子身份的光宗,勤奋好学,一举一动严守礼法,对孝宗恪尽孝道。他的情绪也随着父亲的情绪起伏跌宕:老子高兴了,儿子也眉开眼笑;老子忧愁了,儿子也配合着阴云满面;老子作诗表达光复中原一雪国耻的志向,儿子也作和诗说,努力学习老爸,誓将抗金事业进行到底。这样的东宫太子够孝顺吧?
等光宗接受禅位,坐上皇帝的宝座,立马变脸了。对待逊位的孝宗,他眼里等于没有这个爹,长期不去看望。甚至在孝宗生病时,光宗既不请人给爹看病,更不去问候一声。孝宗去世的消息传来,您猜光宗怎么想,他不相信老爸去世了,甚至觉得这是一个篡夺他皇位的圈套。他不仅不主持丧事,还躲在宫中,照常吃喝,不为孝宗服丧,更担心遭人暗算,时刻佩剑带弓以自卫。这位不孝之君,终于惹得天怒人怨。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禅让给太子赵扩。
从光宗身上,您是否看出来了,孝顺的太子是装出来的,不孝的君主是本性?其实这都因为权力斗争中深深的心理恐惧,时时刻刻提高警惕,紧绷神经以防不测。神经紧张过度,不得精神病才怪呢!
光宗得精神病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老婆皇后李氏。这位李皇后,专横跋扈,蛮不讲理,不要说对光宗,就是对公婆孝宗和太后都目无尊长。光宗作为一个“妻管严”,心理压力那个大啊。天下没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能让这位皇帝安静地待着,长此以往,精神病终于按捺不住,主动来报到附身了。
光宗在皇位上,基本没什么可以值得一提的作为。您想啊,精神病能干什么正事儿?
光宗48岁被逼退位后,当起太上皇,死时54岁。
第十三任:宋宁宗 赵扩
宋宁宗,赵扩,宋光宗次子,27岁即位。
您听说过打心眼里就不愿当皇帝的皇帝吗?少吧?宋宁宗就是这么一位。光宗因为不孝,被逼退位。当时还没被立为太子的赵扩,被太皇太后命令穿上黄袍。他绕着殿柱躲避,口中大喊:“儿臣做不得,做不得。”最后赵扩相当于被挟持强行穿上黄袍,开始了一段帝王人生。
宋宁宗继位后,重用了使其登上皇位的赵汝愚和韩侂胄两位大臣。韩侂胄结党营私,赵汝愚遭到诬陷,被罢去相位,此后韩侂胄专权。宋宁宗还在韩侂胄集团的策划下,下令禁止道学,定理学为伪学,罢斥朱熹等理学家,对当时的许多知名人士进行清洗,禁止朱熹派人物担任官职,参加科举,史称“庆元党禁”。
宋宁宗在即位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追封岳飞为鄂王,剥夺秦桧的所有封号。韩侂胄的专权引起朝野不满。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韩侂胄启用了辛弃疾等一批主张对金用兵的大臣进行北伐,结果失败而归。主和派的皇后杨氏与大臣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侂胄战败的机会谋杀了他,并且将韩侂胄的首级送往金朝谢罪。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和议,尊称金朝皇帝为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独揽大政,同时还恢复了秦桧的“名誉”。
宋宁宗还算是一位比较能够顾及民间疾苦的皇帝,生活也比较节俭。有一年元宵节,他独自对着蜡烛清坐。太监劝他设宴过节,热闹一番,他说:“宫外百姓没有饭吃,我能安心宴饮吗?”宋宁宗平时在后宫走动,总是命令两个太监背着写有“少吃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两架小屏风作为前导。遇到妃子们劝他吃生冷食物和饮酒时,他就指指屏风加以拒绝。
后人对宋宁宗的评价是好学,人还不错,但是很无能,任由权臣摆布,误国误民。
宋宁宗在位30年,病死于57岁。
第十四任:宋理宗 赵昀
宋理宗,赵昀,宋太祖赵匡胤10世孙,20岁即位。
宋宁宗弥留之际,专权的史弥远和杨皇后废掉宁宗所立的太子赵竑。宁宗驾崩,赵昀被拥立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