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伐序幕:傅友德的徐州保卫战(第6/6页)
这下攻城器具成了累赘,没关系,那就在城外决胜吧!
更令李二吃惊的事情出现了:傅友德就在阵中!当李二亲率铁骑突击吴军阵型之时,傅友德的步兵竟然来了个全体卧倒,但手中的长枪却依旧林立,这下,蒙古铁骑立时成了马踏一片枪林!
不管是谁,遇到这种战势必然要犹豫片刻:是不顾伤亡冲上去?还是随机应变撤下来?
就在李二踌躇不安之际,徐州城头的战鼓大作!一瞬间所有长枪兵都站直了身体,那一片枪林随着鼓声迎面扑向了蒙古铁骑前锋——这铁骑也就是个形容词,谁家的马肚皮当真是铁的?没说的,调转马头走人吧!
这下形势立刻大变,蒙古人啥都顾不得了,战马撞战马,骑士碰骑士,一时人仰马翻自相践踏,仗是没法打了!
要命的还有:北面不远就是大河,马快却不能泅渡,那也得跳呀!总比让长枪给串下来好些,据史载:“李二众大溃,溺死无算。”
倒霉——或许是幸运的李二没能跳河逃生或说是自杀,被傅友德生擒于马上,陪他一起做俘虏的还有蒙古将士二百余人,战马五百余匹,傅友德就此一举摧毁了蒙古大军,徐州遂安。
由于徐州保卫战与吴军北伐发生在当年,此战可以说是北伐整个战争行动的前哨战。据史载:傅友德因此战被擢升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13
徐州就此安全了,成了吴军北伐出击的基地,傅友德则不但因战功得到升迁,还得到了朱元璋发兵前的亲口嘉奖勉励:“此行你该更为努力啊!昔日汉高祖与项羽争夺天下,大将彭越在山东立了盖世功勋,今天我们也是先战山东,就看你的了!”
从朱元璋口中将傅友德比作汉将彭越,这应该是对傅友德最高褒奖了!——只可惜,当时的傅友德没有仔细琢磨一下:汉时那位彭越的最后结局是啥光景?被汉高祖找茬灭了全族,本人被剁成肉酱了呀!
对比彭越的结局,傅友德的归宿还算是不赖。傅友德的两个儿子犯了点事儿,老朱皇帝说气话让傅友德献上两个儿子的脑袋,傅友德气怒之下,当真转身就走,片刻提了儿子头颅扔在了皇帝脚下,朱元璋一时也觉惨然,责备:“你怎么能忍心啊?”傅友德冷冷一笑:“你不过想要我父子的头颅罢了!”说罢拔剑照自己的脖子就是一下!
朱元璋自然更加生气。随即下令将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到了辽东、云南。
这是明朝建立之后的后话,北伐时的傅友德还是备受重用的,不但是对傅友德,前文说过,对常遇春,朱元璋也是亲口责备他过于喜好亲自上阵,对北伐主帅徐达,朱元璋更是嘱咐了再嘱咐:“你的任务是主持中军,鞭策诸将,运筹决胜,万万不可轻动!”
最后索性声明:“古云:‘将在军,君不御者胜’,汝等其识之。”——将军帅大军出征,做君主的不予干涉才是制胜法宝!你们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么?——大军就交给你徐达了,我绝对不再干涉你的军事指挥。
首次北伐,吴军这等将帅一心!对比元朝君臣的勾心斗角,焉能不胜?
北伐大军出发了!
临行之际,朱元璋嘱咐出征将士:“这次出征不是单纯攻城略地,是出兵平定胡虏带来的祸乱,目的是使百姓得以安定!我大军所过之处或攻下城池,不得乱杀人,不要抢民财,不能毁坏民居,不准破坏农具,更不要宰杀耕牛、掠人子女,若大军遇到民间遗弃的孤幼,他们父母亲戚前来认领,就要归还人家。这是积阴德的好事,大家一定要做好。”
大家品味一下,是不是有点人民子弟兵的味道?
其实,在任何时代,民心即军心,一支失去了人民支持的部队,不论多么强大,哪怕把八百万壮丁都武装到牙齿,也还是逃不过覆灭的命运!做统帅的一旦军事失利就喜好把责任推给部下,实际上,那胜负的源头在于你能否顺应民心。
这次大军出动基本是沿京杭大运河步步推进。战争的下一步也是这种思路,收伏山东之后,主力顺黄河西进。再下一步?还是不离河道。理由如前文所述:就是为了保证部队后勤供应。
北伐大军的第一站: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