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玄烨亲政,有人不服(第5/9页)

后来因为鳌拜的牵连,遏必隆第三次灰头土脸,被列举出了十二款大罪,判处死刑。好在康熙皇帝玄烨宽宏大量,让他最终体面地得到善终。

最后,就是因为惹出无数事端,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大名气的鳌拜。

鳌拜也是满洲镶黄旗人,是努尔哈赤开国五大臣中费英东的侄子。这是一员极为凶猛的战将,年纪轻轻就被赐为巴图鲁(勇士)称号。毛文龙在朝鲜皮岛创立的敌后根据地,因为后金军队不习水战而对其无可奈何,多年以来始终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汗王的心头之患。后来,在皮岛被攻克的战役中,这个鳌拜就是先锋主将。据说,进攻前,他发誓:若拿不下皮岛绝不活着回来!结果,他身先士卒,冲杀在第一线,终于一举将皮岛拿下。他就是因为这一战而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此后,在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他战功极多。定鼎中原之后,考察诸臣功绩,鳌拜获得最高一等。

皇太极死后,他和索尼一样,是最坚定的拥立皇子一派。有人认为,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在多尔衮摄政期间,连续三次受到惩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对两白旗如此不满。但不管怎样,他肯定是因为上述原因而受到福临的特别赏识,从而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并最终成为排名第四位的辅政大臣。

从后来的发展看,福临的这个选择很难说是有政治眼光的。

在理论上讲,玄烨是在康熙六年七月七日举行的亲政典礼,但此后四位辅政大臣并未完全归政于皇帝,史称“仍行佐理”。据说是为了双方有一个适应期,由孝庄太皇太后特意安排的。因此,这四位辅政大臣真正有效的辅政时间,大约在八年左右,直到康熙八年五月,鳌拜被拿下为止。

仔细打量这些辅政大臣的工作,可以用乏善可陈来评价。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成了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安安静静地做事,大约只有开头的三两年时间。而就在这点儿时间里,他们还干了两件地地道道的混账事儿:一件是哭庙案,另外一件则是制造了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字狱——《明史》案。

哭庙案发生在康熙继位后不久。当时,苏州吴县的新任知县任维初为了做出政绩,采用许多苛刻的手段征收赋税,引起文人学士们的愤怒。于是,二月初五,他们借着悼念顺治皇帝的机会,聚集在孔庙里,一边哭悼刚刚死去的皇帝,一边倾泻出自己的不满。结果,地方官员恼羞成怒,逮捕了一大批读书人,其中就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金圣叹。随后,这几位辅政大臣,在奏请孝庄太皇太后同意后,决定继科场案、奏销案之后,在江南再兴大狱。最后,于当年八月,在南京,一次杀死一百二十多人。一时间,真的血流成溪。

史书记载说,金圣叹听说对自己的死刑判决后十分惊异,他没有想到这个大清政府竟然为了这么一点点事情,如此大开杀戒,于是叹息道:“杀头是天下最痛之事,抄家是天下最惨之事,而这至惨至痛之事,居然被我金圣叹在无意之中都碰上了,岂不是天下最奇怪的事情?”

据说,在刑场上,刽子手问他对家人还有什么遗言,这位才华横溢、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大文学批评家让他的儿子附耳过来,他悄悄对儿子说:“用花生米就着豆腐干吃,有火腿风味。记住,不要告诉别人。”随后,从容就死。其悲愤,其惨痛,其无奈,至今读来仍令人扼腕。

随后,康熙二年正月,这四位辅政大臣获得孝庄太皇太后的同意后,再次兴起大狱。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庄廷鑨(lóng)《明史》案。

庄廷鑨是浙江湖州南浔人,家里很有钱,他本人也是一个颇有才学的读书人。中年时,不幸双目失明。他决心仿效前贤左丘明双目失明作《国语》的精神,写一本明朝历史。当时,曾经做过明朝宰相的朱国祯,恰好写有一本未出版的《明书》。庄廷鑨便花一千两白银买下了这部书稿,请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帮助自己补充润色,最后,以他的名义出版了。据说发行后颇受欢迎。

这部书中,在写到崇祯一朝时,有一些评价满洲的段落具有贬义。当时,有一个被罢职的龌龊官——原浙江归安知县吴之荣正在想着弄一笔钱,以便奔走行贿,重新钻营官场。见到这本书后,吴之荣大喜,立即前往庄家敲诈勒索。结果,遭到拒绝。这吴之荣就一路上告,一直告到了辅政四大臣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