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现使命(第6/8页)

就连希特勒本人也对自己的能力与获得的成功感到意外。他一贯喜爱发号施令,坚持宣称当年在奥地利成长时,他指挥着同小伙伴的所有儿童游戏。“当年我是个小头目,一开始在学校表现非常好,但是我有些难以管教。”他回忆道。46他少年时期的朋友奥古斯特·库比泽克说,希特勒讲起话来喋喋不休,跟别人谈话时经常表现得盛气凌人。据库比泽克回忆,希特勒“喜欢讲话,讲起来没完没了”,但是同他谈话时,特别是在他们看过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以后,从来都是希特勒一个人在讲话。47当年那位跑步送信传令的小兵希特勒从未想到这些个性特点可以转变成一笔职业财富。而眼下在莱希费尔德兵营,希特勒认识到了他对别人的影响力。他发现了自己的个人特点——那就是自己的嗓音,这后来成为他政治生命中的一种可谓决定性的力量。“我能够演讲!”他这样写道,仿佛在描述天堂圣城的朝觐经历。虽然他声称早年凭直觉就知道自己有演讲才能,但是并不清楚其内在的价值。现在他认识到那是他可以说服影响别人的能力。在喧闹的慕尼黑政坛上,他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现在,他就要一鸣惊人,终成大器。48

一个月后,另一次侥幸巧合经历使希特勒在找到自己称心职业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麦尔上尉委派希特勒执行一项新的陆军特工任务:前去监视刚成立不久的一个政治团体——德国工人党。这个小小的“党派”在狂热的右翼富有组织——“极北之地”(Thule Society)的鼓励下建立起来。但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只拥有少数成员的讨论小组。它的早期领导者是对现实不满的反马克思主义者、反犹太主义者铁路机工安东·德雷克斯勒49,以及在政治上表现活跃的体育新闻记者卡尔·哈勒。

9月里的一个夜晚,德国工人党在慕尼黑老城区一个不起眼的酒吧举行聚会,只吸引了80多名与会者到场。50当时在执行小间谍秘密任务(身着便服,而不是国防军军服)的希特勒对德国工人党形成的最初印象是:“既不好,也不坏,它只不过是在一个人人都想建立党派的时代成立不久的另一个团体。”51在聚会就要结束时,其中一个与会者站起来发表意见,表示支持巴伐利亚从德国联邦中分裂出去。闻听此言,希特勒禁不住怒火中烧。就像在未来的日子里经常表现的那样,当时希特勒鲁莽冲动的本能又占了上风。他把需要隐瞒真实身份的密探角色忘到九霄云外,立刻成为一位充满激情的舌辩之士。希特勒一展尖酸刻薄的语言风格,快速道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猛烈抨击分裂主义,坚决捍卫德国和奥地利统一的大德国概念。他干脆利落地把另一个人的观点批得体无完肤。据他自己说,他将那个可怜的家伙像落汤鸡似的赶出了会场。52

希特勒不仅证明他可以富有激情地发表演讲,而且还表明他可以成为一位反应机敏、蛊惑民心的政治领导人。53他那副平平的相貌,谦逊的姿态,再加上极为苍白的皮肤和许多人记忆中那双“炯炯有神”、目光锐利的蓝眼睛,均为他满怀激情表达出的思想观点增添了非同一般的强烈感染力。54不管怎样,德国工人党的共同创始人德雷克斯勒被深深打动了。他随后紧紧抓住希特勒,把他自己写的一本40页宣言《我的政治觉醒》塞给了希特勒。德雷克斯勒邀请希特勒再回来看一看,并对另一位与会者说道:“那个人浑身上下都是嘴,我们真的可以好好利用他!”

就在那天晚上希特勒在酒吧里唇枪舌剑与对手进行一番理论之后,形势发展得非常快。第二天清晨,兵营里有些老鼠不停弄出一些响动,闹得希特勒无法再睡下去。于是,他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开始阅读德雷克斯勒送给他的那本小册子。那篇有些拖沓的文章从反犹太主义立场出发,谴责犹太人对德国人生活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猛烈抨击“大资本”,主张消除工人与中产阶级之间存在的阶级差别。作者的以上论点立即引起希特勒的共鸣。他后来回忆说,在阅读过程中“我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再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55。但是,就在希特勒尚未来得及决定是否接受德雷克斯勒希望他回去看一看的邀请时,他收到了一张明信片,通知说他已经是德国工人党成员了。56希特勒随后用两天时间“痛苦地”思索着他所说的那个“可笑的”小俱乐部,然后再决定是否接其党员身份。“这是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希特勒后来写道,“现在已无回头路可走了。”就这样,希特勒终于有了党派依属身份,有了演讲平台,有了自己的政治基地。几年之后,他又将其打造成了20世纪欧洲最强大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