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异教徒大军(第2/5页)
与之前的维京军队不同,这支军队不仅仅是几个兵团的集合,而是有着唯一领袖的统一整体,而且他们的领袖铁面无私、冷酷无情。这支军队有着极强的机动性,能够根据地形或者战争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部署。
这支大军的形成源于一项宏伟的计划。军队士兵招募自挪威的峡湾地区、弗里西亚群岛、波罗的海西部及丹麦等地。他们为追求财富和获得土地而加入军队,这支大军让他们首次有了占领土地的可能。伊瓦尔似乎打算在英格兰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成为能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领主平起平坐的国王。他的盟友,白色奥拉夫,在战争结束后很有可能会返回都柏林。事实上,奥拉夫很快就把自己的军队从大军中分离出来,并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控制在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西海岸,他在爱尔兰便能安全有效地掌控这片地区。
伊瓦尔的计划是将盎格鲁-撒克逊的王国势力逐个清除。他的首要任务是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筹集足够的物资。在他进驻英格兰的那年,即865年,《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简要地记载了他是如何威胁当地居民给予他想要的物资补给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异教徒大军闯入了英格兰,整个冬季都驻扎在东盎格利亚;他们在那儿获得粮草补给,东盎格利亚人与他们和平相处。”
维京人在东盎格利亚待到了第二年,在此期间,有组织地掠夺了周边乡下的食物资源。秋收季节来临之后,伊瓦尔又强行征收了所有的收成。最终,他(在接受了另一笔贡金之后)命令他的军队沿着一条罗马古道继续向北行进。
维京人的目标是诺森布里亚王国,但有趣的是,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与伊瓦尔父亲死亡的传闻有联系。诺森布里亚的人民最近驱逐了原来的国王,取而代之的是独裁专制的埃拉。据说就是这个人处死了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现在,朗纳尔的儿子前来复仇了。
然而,如果真的是出于孝道,伊瓦尔其实并不需要挥师北上。维京人非常了解这个最北端的王国。它的主要城市,即约克,位于连接着北海的亨伯何的一条支流沿岸,自古以来便是英格兰与欧洲其他大陆贸易往来的中心。多年以来,有一个从事酒水以及其他易变质商品的国际商人群体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到了9世纪中叶,这个群体中甚至有了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存在。这群维京人是作为商人来到这里的,因为他们发现这座城市固若金汤,普通的小型维京人团伙根本不可能将其攻克。占领这座城市有着诸多明显的好处。城市周围是肥沃的农田,更是位于都柏林到欧洲西北海岸的中间地带,陆上还有保存完好的罗马古道,古道连接着西海岸的其他港口。如果维京人占领了约克,他们就可以直接与许多贸易中心连接起来,不再需要走经由苏格兰北部的那条长达600英里的危险的海上通道了。
866年11月1日,异教徒大军来到了约克的城墙之下,那天正值诸圣节(All Saint’s Day)。埃拉认为谨慎胜于勇武,于是逃离了此地,撤到了先前被废黜的国王的领地之内。这样一来,他们便能集中力量,共御外敌。不幸的是,联军用了超过四个半月的时间才赶到约克。那时,维京人已经牢牢地控制了这座城市。
正是在约克这座城市,伊瓦尔首次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并没有出城主动迎战那两个国王,而是故意放松防守城墙的其中一段,将他们引入城内。当盎格鲁–撒克逊军队涌入城内之后,才发现这是个陷阱,他们进入了精心布置的没有出路的迷宫。在接下来的巷战中,英军大败,两个国王均战死于此。余下的王室成员惊慌失措地往北方的苏格兰逃去了。
如果埃拉真的杀害了朗纳尔,那么伊瓦尔肯定会因为得以为父报仇而感到欣慰。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仅仅提到“诺森布里亚的国王死于战争”,但是挪威人的传说讲述了一个更加惨烈的结局。埃拉被活捉,然后被送到伊瓦尔面前。伊瓦尔称将对他处以恐怖的“血鹰”之刑56,以此作为向主神奥丁的祭祀。他命人扒去埃拉的上衣,并将其绑在地上,然后敲断他所有的肋骨,再在其脊椎两侧分别开出一个很深的切口,接着通过两边的切口扯出他的肺叶。两片肺叶如同一双布满鲜血的翅膀,不停地鼓动着,直至埃拉痛苦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