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查理曼的眼泪(第4/5页)

说这是一场重大胜利是有原因的。很显然,路易并不是像他父亲那样的战士,但他仍有机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用宗教同化的方式征服丹麦人。如果他扶持哈拉尔坐上丹麦王国的宝座,再用基督教教化丹麦臣民,就能稳定北部边疆地区。

计划最初实施得很顺利。路易将弗里西亚地区的领土赐给哈拉尔,委以他抵御维京人偷袭的任务,然而哈拉尔却召集军队远征复辟。有了法兰克军队作为后援,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对手霍里克,使之臣服于自己。紧接着,他请路易派遣传教士前来丹麦,帮助丹麦人改变宗教信仰。路易为此挑选了一位名叫安斯加尔(Ansgar)37的撒克逊传教士。安斯加尔刚到海泽比就建立了一座教堂。然而,也正是从这时候起,路易的宏图伟业开始走向衰亡。

丹麦人对基督教并不是很感兴趣,至少不能接受将其作为唯一的宗教信仰。他们似乎也不太愿意支持哈拉尔·克拉克的政权。一年后,哈拉尔·克拉克再次被他的对手霍里克——圆胖又敦实的非基督徒(异教徒)驱逐流放。哈拉尔再次遭遇重创,然而更令人不齿的是,他被迫逃回弗里西亚后,做起了海盗,靠抢劫教父路易的财富度过余生。38

哈拉尔·克拉克被逐之后,法兰克帝国北部的防线似乎就被攻破了,加洛林王朝的海岸边开始涌现出大量入侵者。834—837年间,杜里斯特作为北欧最大的贸易中心和银币铸造中心,每年都会惨遭洗劫。霍里克派了一位大使,向路易声称自己和杜里斯特的抢劫事件无关,但是说自己已经逮捕并惩罚了那些应该为袭击事件负责的人。不管怎样,至少这后半句话很可能是真的。毕竟那些得手的侵袭者是霍里克潜在的敌人,霍里克不想重蹈哈拉尔·克拉克的覆辙。39

不受统治的维京人依然在到处掠夺,完全无视国王的要求。法兰克帝国江山风雨飘摇。路易刚愎自用的统治,加上打算把第二任妻子的儿子立为继承人的错误决定,使国家陷入了内战的混乱中。在其他儿子的逼迫下,路易不得不选择退位。尽管一年后他又重掌皇权,但是威严已然不再。

这给法兰克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不仅导致叛乱此起彼伏——路易在位的最后几年一直忙于镇压叛乱,还给维京人大举入侵法兰克帝国提供了借口。大量维京人组织开始趁机袭击沿海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掳走年轻的居民,留下老弱病者苟延残喘。

836年,霍里克主动袭击了安特卫普40。几名士兵在袭击中丧生,他竟为此厚颜无耻地索要赔偿金,用以赔偿自己军队的损失。路易召集大军强势回应。维京人见势头不妙,便退到了弗里西亚,在那里继续烧杀抢掠。840年,路易终于决定重组父亲的北海舰队来对抗维京人,但仅仅几个月之后,尚未有任何进展,他便撒手人寰。

面对帝国的分崩离析,路易的儿子不但没能联合起来共御外敌,反而用了3年的时间来争夺法兰克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更有甚者,还有人借用维京人攻击其他兄弟。路易的长子洛泰尔,为了感谢年迈的哈拉尔·克拉克协助自己夺得其他兄弟的领地,竟把哈拉尔请进了自己的宫殿,并赏赐他领地。结果证明,利用维京人相互制约的做法简直是愚蠢至极,因为这给了维京人了解和进入帝国的机会。哈拉尔和其他与其有着相同想法的维京人在帝国的北海岸肆无忌惮地掠夺。

维京人的袭击靠的是速度,而不是强大的兵力。9世纪中期,一支典型的维京“军队”只有几艘船只、百十来人。部分人要留下来保护船只,其他的人在到处掠夺。起初,他们对囚犯并不感兴趣,任何带不走的东西,要么杀光,要么烧光。

维京人在人数上并没有优势,但是袭击的时候,他们用速度弥补这点不足。大多数维京人不愿意前往距离海岸或河流很远的地区,通常也会避免与敌人发生激战。维京人的武器装备通常也不如法兰克人。在空旷的原野地区,维京人常常会被击败,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缺少当时欧洲常见的盔甲。在法兰克的编年史中,他们被称为“光着身子的人”。法兰克人遭遇重挫之后,统治者吸取教训,停止向维京人出售武器,维京人因此不得不从死去的士兵身上拾取头盔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