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艰难之开端(第11/17页)

有了这一万余人的增援,南昌的守备力量顿时得到增强,太平天国西征军多次攻城均无功而返,不得已向天京请援。为了更好地协调西征的整体作战,八月下旬,东王杨秀清派翼王石达开到达安庆,全面指挥西征战事。

石达开经过实地调查,认为南昌久攻不下会严重影响西征军西进的步伐。为了避免过度损耗实力,石达开在奏报东王杨秀清后决定主动从南昌撤围北上,专攻清军防守兵力薄弱的九江。八月二十七日(9月29日),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克九江,殿右八指挥林启容镇守九江,这等于打通了长江中下游的水路,也使得西征军改变了最初的西征策略,江西战局陷入沉寂,西征军开始深入皖北地区。

太平天国西征军意图在皖北做文章,不能不说与石达开身在安庆有关,而且也与清军在安徽的防守力量薄弱有关。清朝安徽省的治所原先就在安庆,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政府将治所移到庐州。咸丰三年(1853)正月安徽巡抚蒋文庆战死后,安徽防务就由周天爵署理,后来周天爵弹劾安徽巡抚李嘉瑞,结果李嘉瑞被革职,改任江忠源为安徽巡抚。太平天国西征军进攻南昌时,江忠源身在湖北,安徽的兵力本就不足,再加上周天爵于咸丰三年(1853)九月病死在颍州,所以安徽防务的管理是比较混乱和薄弱的。

针对安徽的现状,石达开派胡以晃、曾天养率领西征军在皖北拔除清军的各个据点。九月,西征军攻占了集贤关,十月,进占桐城和舒城,清军督办安徽团练的工部侍郎吕贤基兵败自杀,总兵恒兴退守庐州,太平天国西征军进而逼近庐州治所。

庐州地处江淮之间,是天京的屏障,是双方都要争取的战略要地。十一月间,安徽巡抚江忠源带领兵勇两千余人到达庐州,胡以晃针对庐州城兵力薄弱的缺陷,采取突袭攻城的方式。江忠源虽然集中兵力顽强抵抗,试图等到援军的到来,可是清军的增援人马却被西征太平军拒在庐州百里之外。当时胡以晃连营四百里,阻击各路增援的清军,江忠源寡不敌众兵败投水自杀,太平天国西征军顺利占领了庐州。

事实上,咸丰皇帝在庐州未失守之前,曾经下令让曾国藩带领湘军驰援,不过曾国藩却以船炮还未集中为由,没有执行命令。庐州失守后,咸丰皇帝急调江南提督和春和总督舒兴阿急速奔赴庐州支援,命令江忠源原先留守武昌的人马也奔赴安徽,以漕运都督福济为安徽巡抚,又让琦善派兵四千、向荣派兵两千奔赴庐州,开始对身在庐州的太平天国西征军实行反包围,太平军在皖北开始由进攻转为防御。

太平天国西征军虽然在皖北地区开创了一片天地,但并没有达到最初设定的经略江西的战略目标。东王杨秀清以赖汉英久攻南昌不下为由,命令他撤围回归九江,而后又召回天京革职,除了一部分西征军在皖北继续活动之外,令石祥祯、韦志俊带领西征军的主力部队迅速沿江而上进入湖北。咸丰三年(1853)八月,西征军占领湖北武穴、田家镇,而后乘胜西进,连克黄州、武昌、汉口、汉阳,兵临武汉城下。

当年金田起义后,太平军就攻陷过武昌、汉阳,只是那时太平天国并没有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是直奔金陵而去。现在太平军复来,再次攻陷两城,这让咸丰皇帝大为光火。为了保住武汉,咸丰皇帝派兵进入湖北,命荆州将军署湖北提督台涌带领两千旗兵驰援,又命陕甘总督舒兴阿改赴河南,在豫鄂交界处布防,将胜保部下的总兵郝光甲归为舒兴阿指挥,命令新任河南巡抚英桂在豫南布防,并让曾国藩带领湘军奔赴湖北。

咸丰皇帝的这一连串部署,其实很有针对性,毕竟太平天国西征军刚刚进入湖北,咸丰皇帝试图趁其立足未稳,集中兵力阻击。然而咸丰皇帝命令的各路人马除了胜保一路积极主动之外,其他人全都畏缩不前,这就延误了援救武汉的时机。

太平天国西征军行动很快,连克四城之后立即兵临武汉城下,驻守武汉的新任湖广总督吴文熔主张固守,可是巡抚崇纶主张放弃武汉。就在两位军政长官吵得不可开交时,咸丰四年(1854)正月,西征军三次进占汉口、汉阳,迫使吴文熔兵败自杀。而后西征军一路进军鄂西,另一路进军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