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德美誉(第7/20页)

这种伟大超越了刘备、孙权、诸葛亮加在一起,于政治、于军事、于文学,所谓“建安风骨”,孟德一人之风骨而已。

其实,对于曹操的魅力,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敢承认,而是以前没有诚实地发现。当有一天,我们终于感知到他的生命更具光芒时,就到了把应有的荣誉还给他的时候了。当然,也不怨后人,因为在曹操生活的年代,主流的视野看他就是别扭。

在门阀士族勃兴的东汉末年,出身对曹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他是位专权宦官的养子的儿子,加上狡诈的性格,故而再有雄韬伟略,也为当时的士林不齿。此外,还有个原因:东汉后期到魏晋时代,在名士社交网络中,讲求仪容、气质与风神,而曹操身材矮小,缺少玉树临风的姿容,在名士们的眼中实在难上台面。

曹操,字孟德,他出生那一年,是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

这一年春天,当权的宦官像往常一样明码标价地卖官,有清流大臣反抗,但没几下就被按住了,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在京城洛阳附近的豫州和稍远的冀州,都发生了饥荒。夏天时,一个叫张奂的边陲大将以孤旅击破南匈奴。在国境线上,汉家的威望似乎还在。北匈奴则被东胡的一支鲜卑人降服,另一支乌桓人则还沉浸在游猎的天地里,日后他们将成为曹操在北方的主要敌人。这一年,身在四川绵阳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告诉弟子们,他已经一百二十二岁了。可尊敬的天师,此刻你的手正指向何方?东汉的民众翘首企盼人生的出路,但张天师凄迷的眼神似乎告诉大家:帝国大厦将倾,一切都无可挽回,一场绵延几百年的大风雨就要来了。

在沛国的谯县,也就是现在安徽亳州,小字阿瞒的孟德出生在一个复姓夏侯的家庭。不过,此时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夏侯嵩已改名曹嵩。在此之前,他辗转成为朝廷当权宦官之一曹腾的养子。在灵帝时,曹嵩已官至太尉,封费亭侯,非常显贵。因此,曹操出身并不微寒,只是由于父亲与宦官有着说不清的关系,导致他后来被士人轻蔑并抓住把柄不放。

对自己的家族,曹操做丞相后一直讳莫如深。这当然可以理解。在东汉末年,宦官的名声实在太糟。他们不仅专政,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上,而且还像前面说的那样,公然受贿卖官,陷害清流大臣,先后制造两次“党锢之祸”,禁止当朝名士的亲朋学生为官,这也是汉末士人集体转向进而归隐山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汉的大厦,真的开始倾倒了。

于是,有人跳出来大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在曹操虚岁三十的时候,公元184年,灵帝中平元年,帝国的民众在几位张姓带头人的率领下,打着张天师“五斗米教”的旗号,造反了。这一年,在洛阳的朝廷几经起伏又曾回乡闲居一段时间的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开始参与对黄巾军的镇压,锋芒初露,取得了不凡的战绩。

汉末的很多人物都具有镇压黄巾军的背景,包括那位刘皇叔。

黄巾之火渐渐熄灭,灵帝也死去了。新皇帝继位,一个叫何进的外戚,要趁机诛灭专权的宦官。奇异的是,东汉每一次大臣与宦官的对决,最后几乎都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终。这个王朝的宦官的神经太强大了。何进被袭杀而死。其后大臣袁绍再谋宦官,这一次成功了。洛阳的宦官基本被杀绝,但混乱的帝都也迎来了凉州暴躁的军阀董卓,此人最大的爱好是直接溜达到皇宫睡皇帝的女人。

天下真的乱了。

袁绍和曹操都逃离洛阳,后者到重镇陈留后起兵,号召天下群雄齐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伟大的三国时代正式拉开大幕。

曹操在随后歼灭黄巾余部的作战中,得到了强大的青州兵。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于许昌,自封为丞相,他的时代到来了。

官渡一战,袁绍令他那四世三公的光荣家族蒙羞了。

几年下来,大家发现,整个中原已经是曹操一个人的舞台了。

当年的阿瞒坐大了,他的身世也为更多人所关心:曹丞相到底姓不姓曹?他跟夏侯渊和夏侯惇有什么关系?有一次,许昌的使者访问东吴,孙权在接见后,私下问了这样的问题。虽然《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去曹操时代很近,但他在“武帝纪”中谈及曹家时,也只是用一句“莫能审其本末”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