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江西巨变(第2/3页)
金声桓尝试着和清廷高层沟通,他请求清廷另颁敕书,授予自己“节制文武”、“便宜行事”的权力。
清廷并没当回事,粗暴地驳回了他的要求,只将他的官衔由镇守江西等地总兵官改为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并要求他以后遇事均要向镇守在南京的洪承畴请示。
朝命下达,金、王二人咬牙切齿,愤恨不已。
最终点燃事件导火线的是出任江西巡抚的章于天。
章于天到了江西,仗着自己巡抚的身份,到处向人伸手索要贿赂。
索到金、王二人头上时,章于天看到二人脸有不平之色,便语含挑衅地问:“汝欲反耶?”
金、王怒目而视,口虽不言,反心愈炽。
这还不算,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七月,章于天还以索饷为名,派人向王得仁索贿银三十万两。
这简直是老虎嘴上捋须!
王得仁忍无可忍,槌案对来人怒吼道:“我是出了名的王流贼,大明崇祯皇帝就是我逼死的,你难道不知道吗!回去告诉姓章的,我这里没有饷,大棍倒有不少!”声如嘶吼,目睛皆出,将章于天派来的差官打了三十棍,扬言说:“跟章于天说,这就是三十万饷银了!”
金声桓知道了此事,对左右说:“王家儿急矣!”
金声桓是狠忍之人,隐忍不发,密制旗帜、火器、鞍甲,等待时机。
早在隆武二年(公元1646)春,隆武朝督师阁部黄道周由闽入赣,曾先后三次写信给金声桓,劝他幡然悔悟,建兴复明室之大功。
金声桓感觉时机未到,没有理会。
不久,据守赣州的明督师万元吉又写信规劝金声桓反清,这万元吉曾任督师阁部杨嗣昌幕僚,与左良玉部多有交往,金声桓得信,虽不表态,但内心波澜起伏。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八月,隆武帝虽为清军所杀,但散落在南昌的一些明朝旧臣还不时给金声桓传递一些真假莫辨的消息,比如说,隆武帝、杨廷麟、万元吉等人并未遇难,尚在人间,并且说:“隆武帝屡有手诏,许诺金将军,如果能以江西回归大明,即将江西全省封给金将军。”
金声桓反清复明之心翻滚跳荡、不可抑制。
某日,诸官会同看戏,金声桓脱口而出:“毕竟是汉家衣冠文物好看!”
章于天遂以此为据,疏劾金声桓反迹昭然。
金声桓自知失言,密窥章于天举止,令骑兵截获此疏。
看来,反清之举,已经如箭上弦。
但这毕竟是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金声桓还在犹豫中。
金声桓到底在犹豫什么呢?
原来,金声桓认为隆武帝既然尚在人世,却迟迟没有来人与自己联系,而且,自己尚未得到隆武帝的封衔。
他这一心思很快被隆武朝的旧臣猜到,也幸亏隆武帝生前赐有许多空白劄印,这些人向金声桓示以劄印。
金声桓笑逐颜开,复明之心遂决,派人出迎隆武帝。
永历二年(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金声桓、王得仁先突然发难,关闭城门,包围巡按官署,擒杀巡按董学成,捕诛诸官吏,追捕章于天,宣布反清复明,将那些富有满清特色的大盖子帽全部丢弃在地,而换上了清一色的大明衣冠。
清江西巡抚章于天正出巡瑞州,被邀擒于江中。章于天贪生怕死,愿为金、王效劳,负责为义军制造炮车。
江西的清廷官员只有掌印都司柳同春抛妻弃子,缒城而出,乔扮成和尚,星夜逃往了南京。
金声桓自任豫国公,王得仁则自命为建武侯。
弘光朝大学士姜曰广是江西新建人(今属江西省南昌市),因与马士英斗气,辞官后居住在本县浠湖里。金声桓、王得仁认为他是先朝重臣,便敲锣打鼓将他迎入南昌城,并请他以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的名义以号召远近。
姜曰广乃是忠贞老臣,何乐而不为?
也正是因为姜曰广的到来,许多明朝旧官纷至沓来,加入了金声桓军中。
金声桓出榜安民,改年号为隆武四年。
不久,他们才得知隆武帝已经遇难。不过,他们又很快地打听到了永历即位为帝的消息,于是改年号为永历二年,密疏广西。
江西绝大多数府县都闻风而动,如吉安、饶州、袁州等地守将纷纷据城反正,树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只有清南赣等地巡抚刘武元和南赣总兵胡有升、副将杨遇明、高进库等据守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地区和参将康时升等扼守的广昌府(府治在上饶)尚持观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