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骄兵之计(第5/9页)
然而关羽却没有给他说这句话的机会,他甚至没有睁大眯缝着的眼睛,就微笑着调侃道:“子敬呵,你放礼单的地方,数日前,周瑜想把我的头颅放那儿。”
鲁肃忙赔笑道:“云长兄,周瑜不再是大都督了,他已经被我主罢夺全部职权。东吴也将永远不设大都督。”
关羽面露诧异,接着又微微一笑:“哦!这是为何?”
鲁肃正色道:“位高权重,尾大不掉。”
关羽却摇摇头:“我是问为何罢免周瑜?”
“因为他不遵我主联手抗曹大计,为了取回荆州而不惜与将军开战。”鲁肃道。
“孙权真乃明主啊,在下好生敬佩!如此说来,你们不想取回荆州了?”关羽赞叹道,一边摇头,一边面露几缕讥讽。
鲁肃摇了摇头,道:“想,做梦都想!可醒来后便心明如镜,孙刘联盟,大于一座荆州城。取一城而至孙刘反目,是因小失大。孙刘两败。”
关羽闻言,忙站起身,朝鲁肃作揖道:“孙权明智,子敬高义。有你二人做主,荆州无东顾之忧了。”
鲁肃也忙起身,笑道:“就是嘛!如此简单的道理,公瑾却要说得杀气腾腾,闹得大伙眼里只见杀机,不见道理……”
然而,不等鲁肃说完,关羽却突然沉下脸来,转过身去,沉声道:“可我宁愿相信周公瑾的杀机,也不相信鲁子敬的道理!”
“云长这是什么话?”鲁肃面露讶异,胸腔里却突突地直跳起来。
“江东周瑜,只要活着就必取荆州。就算他死了,阴魂也会犯荆州,你们根本拦不住他。”关羽缓了缓语气,沉声道。
“云长为何如此偏执?!”鲁肃怒声道。
关羽默然了一会儿,然后感叹道:“子敬啊,我如果是你江东将士,也会立誓夺取荆州的。我和周瑜人同此心,心同此志。而你主所谓的联姻哪、和睦哪,不过皆属缓兵之计罢了。”
鲁肃气得涨红了脸,失态地大叫:“云长一叶障目,满口胡言!”
关羽却微微笑着,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他甚至改用了一副拉家常的语调,用劝慰的语气对鲁肃道:“对了子敬,还记我大哥娶孙小妹的事吗?我大哥差点把命送在东吴!我想问你们主公一句,你们江东,除了嫁娶之外,别无安天下的良策了吗?”
鲁肃听到这里,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悲愤,他满眼含泪,两手颤抖地将案上的帛书慢慢卷起,颤声道:“看来,上将军是要和我江东拒亲了。”
关羽却毫无心肝地哈哈一笑:“我虎女焉能嫁犬子……”
这时,就连伫立在关羽身后的关平,也忍不住失声拦阻道:“父亲……”
关羽止住笑容,冷冷地望着鲁肃。
此时的鲁肃已经不能用挨了当头一棒来形容,他的心肺、大脑,全部被烈火炙烤着!他愤怒地盯了得意扬扬的关羽一眼,四肢如被电击般剧烈颤抖。接着,他像一个手脚不灵便之人似的,勉强卷好帛书,趔趄着朝关羽匆匆一折腰,做了一个深深长揖,痛声道:“云长呵,你如此污辱我主,你知道我主会如何作答?”
“发兵攻打荆州!”关羽冷冰冰地回答。
“不!我主会说,无论云长如何辱我,我绝不坏孙刘联盟,绝不攻取荆州!云长呵,国之安危,大于主之荣辱!告辞!”
鲁肃言罢,也不看关羽,便强忍着内心痛苦,昂首步出将军阁,只留下关羽父子在他背后发怔……
半个时辰之后,鲁肃在关平的陪送下,昂首步下荆州城道。城关上,关羽遥遥长揖,他也装作没看见。
直至他回到江面,跨上来时的小船。江风吹起他薄薄的长衫,他将整个人转向荆州城关的背面,泪水才在他浑浊的老眼中溢出,顺着他沟壑丛生的黄胖脸,流到了已经麻木得失去了知觉的唇边。不过是短短半日,他的鬓角已经多出了两丛银白的色块,他仿佛一下子老去了许多。
小船开动了,很快,他和他在荆州收到的屈辱,将伴着一曲江水流回江东。他不知道,主公孙权得到回音之后,会作何反应,更不知道,接下来的荆州,会有如何曲折多舛的命运。
荆州啊,你这让人魂系的雄关!你让多少人为你折腰,又让多少人为你蒙羞!
鲁肃不知道,在他头顶的城关之上,关羽正动情地目送着他,而且在关羽心里,也是同样的默念与感叹。荆州啊,荆州,你何时才能有安宁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