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骄兵之计(第4/9页)

吕蒙绝望地喃喃道:“不知道。”

校尉们再次互相凝视,渐渐地,他们脸上的不安之色越来越浓,眼睛里笼上一层死亡的阴影,就连他们头上随便一根毛发,也开始惊悚地竖起。良久,为首的那位最为年长的校尉终于愤然道:“想那么多干吗?既然将军没上过条陈,那主公恩典就是假的。与其提心吊胆,不如取个痛快……上路吧!”

说毕,他挥刀向颈,一个发力,一洼颈血如同窗外的桃花灿烂四溢。他应声倒地,死去了。

另外几个校尉见状,也陆续挥刀朝自己的颈项,一颗颗脑袋无力地歪倒下来,倭瓜似的落在他们的肩头,他们都相继死去了。眼看只剩下一个最年轻的校尉,他眼中的闪亮灼如火把,熊熊地在眼眶里燃烧着,就在他横刀向颈的最后关头,吕蒙再也忍耐不住,喝道:“慢着!你……今年多大年纪?”

那少年校尉犹豫着,眼睛里的火把燃烧得更旺了,他用被烫着了似的表情看了一眼死去的校尉们,颤声道:“大哥,我……我也不想死。可是,他们都死了,我还有脸活吗?”

吕蒙闻声,如遭电击,他铜铃般的大眼几乎夺眶而出,随即,眼泪瞬间模糊了他的瞳孔。

那少年校尉不等他回应,猛一发力,将自己的头颈在战刀上狠命一蹭,颈血瞬间如泉水般涌了出来。他头一歪,倒在了吕蒙的面前。

那死去的五人的血渐渐流了出来,慢慢地,在地上形成一汪又一汪的血泊。吕蒙闭上眼睛,感觉它们正汇成一条越来越宽阔的小河,朝自己流淌而来。他发出一声轻若无声的叹息,放开一直盘着的膝盖,站起身,一脚跨到那血色的河流里。

不知过了多久,吕蒙踉跄着走出囚室,准备回家去。出门之后,他模糊地感觉到室外正刮着刺骨的寒风,一片片银白的雪花像数不清的棉絮,在眼前胡乱地飞舞。他一边昏沉沉地走着,一边暗自纳闷,不已经是仲春了吗?怎么又下起雪来了?因为没有抬头看路,他竟在恍惚中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贴身侍卫。

那侍卫忙惶恐肃立,又解释并禀报了些什么。因为心神恍惚,他竟完全没有听清。他抬腿继续往前走,然而,他忽然又见眼前站着一排面目陌生的侍卫。这些侍卫见了他,非但没有招呼,反而对他冷眼而视。吕蒙的心没来由地“突”地一跳,他疑惑地四处看了看,果然,他看见主公孙权就站在那一排侍卫的末尾,正冷冷地望着自己。

“主公!”吕蒙弯下腰去,口内讷讷道。

“谁让你说的?”孙权厉声问。

吕蒙愣住了,一时回不过意。

“谁让你假传我的口谕?”孙权又接着问。

吕蒙忽然醒悟过来,脸上露出幡然悔悟的神情,喃喃道:“哦……哪怕有千言万语,也要一声不出啊!”这是大都督主动罢职前的叮嘱,可是他却完全忘在了脑后。

孙权似乎完全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沉声道:“晚了。吕蒙听令,现罢夺你将军职,拘营待罪。”

吕蒙略怔片刻,立即应道:“吕蒙领命!”

吕蒙被侍卫们押下时,脸色平静,眼神坚毅。孙权在一旁看了暗暗纳罕,此人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如运用得当,倒是难得的大将之才!

周瑜被罢免三天后,鲁肃奉孙权之命驾着水师部一只小船沿水路来到荆州。和数日前周瑜见到的一样,荆州城风平浪静、固若金汤。也正像周瑜向鲁肃所描述的那样,城关各处刀枪耀目、军威凛然。

不用说,短时间内要攻破这样的城关,在鲁肃看来,不说是绝无可能,也是难于上青天。

因此,当鲁肃在将军阁面见关羽,将一帧精美的帛书放在朱案当中时,他脸上的神情是慎重、平和的,甚至带着某种神圣的意味。在他心中,此举成败与否,不仅关乎主公的颜面,更关系着东吴五十年的安危。

关羽却眯起眼睛,用略带藐视的目光注视着那帛书。“那是何物?”他捻须问道,心里怀疑是张什么请帖、邀约之类。在他看来,东吴地处江南,礼节繁盛,常常用一些徒有其表的什物儿来诱人耳目,实在是累人得很。

“礼单。”鲁肃简短地答道,“闻上将军有一女,年方二八。我主三公子恰好与其同年,真乃天作之合!我主愿与上将军结秦晋之好,成百年和睦。这便是我主求聘将军女的礼单。”鲁肃说着,将那帛书向关羽更拉近了些,好让他看清那上面俊逸的行楷。他准备告诉关羽,为表示诚意,这正是潇洒多才的三公子亲自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