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公赐剑(第5/13页)
没有办法,鲁肃只有自己去迎大都督周瑜。
周瑜踏着向上的台阶,一眼看见站在吴宫阶下的鲁肃时,感觉像个闯了祸事等待惩罚的孩子,那眼神里带着焦虑不安,笑容既忧愁又关切。
周瑜昂首朝他走去,一面促狭地微笑着,一面远远地长揖道:“子敬是在迎客呢,还是在挡驾?”言罢,又装出一副害怕惶恐的样子,走到一边,垂手肃立。
不想平素忠厚可亲的鲁肃却不想玩笑,只将胖脸一板,对着他庄严道:“主公病了,谕百官——停政三日。”
周瑜微微一怔,脸上的笑容好像一下子被抹去似的。
“明白了……罪在周瑜!”他低语道。说完,低头想了想,又补充道:“子敬啊,那我更得面君请罪了。”
鲁肃叹了一口气,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皱了起来,也低语道:“公瑾啊,恕我直言,我知道荆州是你心头一根刺。可你知道不知道,主公心头扎着两根刺,一是荆州,一是你!”
周瑜微笑了,英俊的脸上露出一缕天真的狡黠:“人君嘛,心头自然比臣下大两倍。”
鲁肃不觉哑然失笑,笑完又突然意识到什么似的向两边看看,两名甲士会意,退下回避了。见四面无人,鲁肃方低声问周瑜:“公瑾,荆州城防如何?”
“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关羽横刀向北,却注目于东。”周瑜目视鲁肃,简短地回答。
“注目于东……吴?”鲁肃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正是。”
“为何如此提防我们?孙刘两家是盟友哇,荆州可是我们借给刘备的。”
“那是主公失策,人家早将它视为己有。”
听周瑜批评主公,鲁肃怫然不悦:“公瑾慎言!不借荆州,便无孙刘联盟。无孙刘联盟,就没有赤壁大捷,亦无东吴今日之盛。”
从某种程度上说,鲁肃说的完全符合逻辑,况且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但是荆州成就了另外一个大敌——刘备。”
可从心系东吴疆域的大都督周瑜来说,他看到的事实却集中在另外的方面。
“刘备虽然日渐强悍,却非敌,仍为我东吴抗曹之盟。公瑾啊,如果你一心将其视之为敌,那么,倒可能真的把友逼成敌!”鲁肃掷地有声,自认为在向周瑜道出他的盲区与谬误。
周瑜却又露出常有的那种矜持的微笑,不急不缓地道:“孔明的守荆方略是‘东和孙吴,北拒曹操’,这不失为盟之道。关羽则不,他防吴之心甚于防曹。东吴在关羽眼里,早就是亦盟亦敌了!与孔明之伪相比,我更喜欢关羽的真性情。”
鲁肃听了,沉吟一会,觉得周瑜的道理的确更深一层,不由得长叹一声,问道:“那,依你,如何才能索回荆州?”
“开战。”周瑜的回答毫不犹豫地回答。
鲁肃吃了一惊,脱口而出:“不可!”思索一会儿之后,又急切地叮嘱道,“公瑾啊,待会见到主公,千万不可提‘开战’二字!”
周瑜一直凝神注视他脸上神色的变化,此刻会心一笑道:“好,不提。我学子敬——大事在心不在口。”
鲁肃目视周瑜,用明显比方才低沉得多的语调叹息道:“唉,大都督不知道,主公实在是病得不轻啊!”
这一次,会意的周瑜没有回答,或者说,他的回答只是他常有的那种矜持的微笑。
周瑜跟着鲁肃来到吴宫大堂时,堂内正飘荡着典雅清越的钟乐。一架龙凤呈祥的屏风将大堂从前往后一分为二,堂内东西两边各伫立着一座大小不一、依序排列的编钟,编钟的面前,站满姿容秀丽、身形袅娜的宫女。她们时而眉目低垂,时而仰面朝天,而手中的鹤首槌却始终不离眼前的编钟。听得出来,乐音故意由两边阵势交相伴奏,形成对垒之势,在互相应和补充的同时,又不失错落映照的韵致。
初闻雅音的鲁肃与周瑜,感觉神清气爽的同时,心里油然生出一阵肃
等到两人走近了,才看清两排敲钟的宫女队伍左首的是小乔,右首的是孙权的女儿青萍。显然,其他宫女是在她们俩的指挥之下敲击编钟。从整体的乐声听来,她俩既配合默契,又像在互相竞技。
两人在乐声中走进大堂。鲁肃对编钟和宫女视而不见,他一眼瞥见屏风上斜挂着那柄王剑,心里突然升起一阵不好的预感,主公为何隐匿自己的同时,又将这残缺的王剑悬挂于此?不觉中他的脚步有些踌躇,心里犹豫该不该继续往前。而周瑜忽见小乔,却忍不住面露喜悦,虽然探关荆州来回不过短短两天,可对他而言,每次见到小乔,都像一次久别重逢。他不自觉地走近她,轻轻将她垂落于面庞的一缕黑发绾向鬓后。只要她在,他就没法不看她美丽的面容,不管四周有多少美女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