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乱世又来(第6/13页)
项梁一看,你这小子,什么也不想学,看来只想做个街头小混混了。咱们可是大楚国的贵族啊,你爷爷可是连秦国二十万大军都打败过的。你要是成为街头小混混,咱项家的面子都给你丢完了。便把这个侄儿大骂了一顿。
可项羽却一点儿不在乎,对叔叔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够写自己名字就完事了。至于剑术,练好了,只能在单挑中打败一个人。所以,学剑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要学,就学足以打败千万人的本事。
项梁一听,觉得这小子比自己的志气远大多了,就教他学兵法。
项羽一看,这个比剑术强多了,就跟叔叔学下去。可这哥们儿永远不是个爱学习的好学生,只学了个大概,就不肯再钻研下去了。
这哥们儿的学习成绩虽然一般般,但身体素质却超级强悍——身高八尺多,而且力气超大,可以轻松地把鼎举起来——你是知道的,举鼎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年秦武公就拼命去举,后来鼎是举了上来,但也把命拼掉了。项梁摊上这么一个侄儿,也没有办法了。
由于项梁在这个地方的威望越来越高,人气越来越旺,因此当地有什么纠纷,基本都请他当裁判长。大家做什么事,基本也都请他出来当主持人。项梁就一边帮大家办事,一边组织当地的青年人,暗中以兵法为指导思想,指挥他们进行各类群众活动,算是把兵法理论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以后的举事做好准备。
有一次,秦始皇到会稽视察时,项梁和项羽都去观看。
大家看到秦始皇的排场大得吓人,个个都庄严肃穆地行注目礼。项羽却只是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彼可取而代之。
人家见到皇帝,都得叫声陛下。可他只是用了一个“彼”字,对嬴政同志的轻蔑可说是到了极点。
如果这句话传到官府耳中,项家全体人员都会死定了。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巴,对他说,不要再瞎扯了。人家听了,咱可得满门抄斩。
但项梁心里却很高兴。因为杀掉秦始皇,推翻秦朝的反动统治,一直是他的终极目标。虽然现在秦朝很强大,但他相信机会总是有的。
机会终于来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那里揭竿而起,东方各地都纷纷响应,连周文那样的人都可以打到函谷关、武臣那样的人都可以攻略赵燕。可见秦朝的气数真的没有多少了。这个时机不抓,那还抓什么时机?
连会稽郡守殷通也看出,秦朝真的要完蛋了。自己如果再坚持当秦朝的地方大员,只怕不过几天,这颗脑袋就会给人家砍下来。于是,他决定顺应历史潮流,宣布起兵响应陈胜。
他做这个决定时,他才发现,贪官几乎个个都可以做得很优秀,但造反事业却并不容易开展。首先,你得要有人帮你带兵去打仗。他把自己的本事评估了一把,混官场、行贿受贿、欺压百姓,自己确实很有一套,可上战场是万万不行的。而且再把手下的人拿来一考量,也都是当贪官的料,你叫他们贪污军饷、克扣士兵的伙食,他们都会搞得很出色,但你要是让他们带兵打仗,也只会打败仗。于是,他只得把目光投向了项梁,决定引进项梁这个人才。
他把项梁找来,对项梁说:“现在长江以西的都全部造反了。看来老天爷真的要叫停秦朝的反动统治了。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好机遇,才能抓住主动权。否则,主动权给别人掌握,咱以后就都得看别人的脸色办事了。现在我决定起兵反秦,让你和那个桓楚当军方领导人。”
殷通对当前的形势看得很透,可他对项梁却看得一点儿也不透。项梁看到楚国旧地到处是造反的旗帜,老早就想出来大干了,可是却没有力量。这时看到殷通找他举事,那是正中下怀:呵呵,殷通同志啊。你想利用老子?你还嫩得很。老子让你知道什么叫利用。
他对殷通说:“呵呵,那个桓楚现在正逃亡在外,别人都不知道他藏在哪里,要找他比较困难,好像只有项羽知道他在哪里。我到外面问一问他。”
然后出去。
他并没有问项羽知道不知道桓楚的踪迹,而是叫项羽做好杀人的准备。然后又回来跟殷通坐在一起,说:“项羽果然知道他在哪里。如果你同意让他去找,我就去叫他进来,让他当面接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