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乱世又来(第5/13页)
当刘邦那一百来号人破破烂烂地来到城外时,樊哙去叫门,但城门就是不开。
那个县长看到刘邦的人马虽然不多,但个个都很威猛,脸上全是狠戾之色,心里更加怕起来。他又怕萧何、曹参他们要跟刘邦来个里应外合,他就完蛋了。于是,又做了个杀萧何、曹参的方案。
这俩哥们儿机灵得很,一看到县长大人不开门,接下来就要拿他们是问了,因此就赶在县长大人实施方案之前,翻越城墙,投奔刘邦了。
刘邦一看,县长大人最得力的助手都逃了出来,他还有什么搞头?他既然决定结束游击生涯来到城下,哪还能再回去。他写了一张传单,绑在箭头上,射到城里: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这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现在天下受到秦朝的折磨已经太久了,大家都想起来打倒这个反动统治集团。现在各位父老乡亲都在帮反动县长守城,好像很光荣。可等诸侯大军开到,就会来个屠城运动。所以,你们应该团结起来,看清形势,先把反动县长砍了,然后再选新的领导人,响应诸侯。那样一来,大家什么事都结了。否则,到时候全家都得死光光,有什么意义呢?
本来城里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就不很稳定了,看到这个传单后,大家知道这个县长大人是靠不住的——连萧何、曹参他们都跑了,他们还帮他守城干什么?于是,便把反动县长的头砍下来,然后打开城门,把刘邦放了进来。
刘邦带着他一百号死党就这样占领了沛县。
大家都说:“刘邦你就当县长吧。”
如果是以前,刘邦肯定一点儿不谦虚,当就当啊。当县令比当亭长强多了。可现在的刘邦不是以前的刘邦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深刻一点儿,就很谦虚地表示,自己文化程度太低了,当不好这个领导啊。还是让更强的人来当吧。
在这里文化水平高一点儿的,就是萧何和曹参。这两个人虽然也有当大官的良好愿望,但怕这事要是搞不好,最后失败了,秦朝追究起来,那可是九族全部被押赴刑场啊。于是,他们都推辞了,而且都一致地要求刘邦一定要勇于承担这个大任。这个担子你不挑,哪个能挑?
最后大家都说:“刘邦同志,你就不要推托了。我们都去找大师算过,只有你才可以当我们的领导。别的人当,最后都不吉。”
刘邦再假装推辞了几次,最后才当了这个沛县的新领导。当然,他不称县长,而是称为沛公。“沛公”比县长牛多了,也有文化多了。
这哥们儿继续以八卦为指导思想:既然八卦说他是赤帝的儿子,那咱们就都用红色吧。于是,所有的旗帜都是红旗。沛县就成了当时的红色根据地。而队伍也发展到了三千人的规模。
项梁举事
接下来讲另一个牛人的故事。
这个牛人叫项梁。他的老爸就是曾经把李信打得路都看不见的项燕。这哥们儿的出身要比刘邦、陈胜、吴广他们强多了。他是正宗的贵族出身。当然,现在他也是贱民一个。他还在年轻时就是个杀人犯,被政府到处通缉,最后在老家待不下去了,就带着他的侄子项羽跑到吴中躲藏。
项羽后来很牛,年轻时也很有个性。
两人一到吴中,立刻引起吴中那些权贵的关注,个个都觉得这两个人不一般,都把他们当人物看。项梁这哥们儿这时就显示出极高的号召力。
作为项燕的儿子,项梁最大的愿望就是为老爸报仇,让大楚复国。他很希望以后项羽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因此在项羽还很年轻时,就注意对这个猛男的教育。
项梁那时就认为,没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因此很想叫项羽好好读书,先把学问做强做大,以后学什么都会上手的。哪知,项羽拿到课本没几天,就不愿意再去上学了。既然不是读书的料,那就练武吧,以后上战场杀敌也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于是,就让他学剑术。文的不成,武的肯定成。
可项羽学了几天,又觉得这个剑术只是个花架子,拿到舞台上耍耍,倒是很酷的,真的上战场用起来,也杀不了多少人。所以又把宝剑丢开,不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