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秦始皇之死(第8/11页)

这话才一出他们的嘴巴,就传入了嬴政同志的耳朵里。

秦始皇虽然相信这两人,但耳朵里一塞进那个话,他还顾得了什么?这哥们儿本来就聪明得要命,只因为太想不死了,这才给那些方士一骗再骗,骗得不厌其烦,骗得不亦乐乎。这时把这些过程一回忆,立马知道自己这些年来,都是上当受骗的。

他当场大怒起来,卢生这个家伙,老子向来尊敬他,给他很多钱财,让他过着富裕新生活,现在他居然敢诽谤老子。朕已经查明,卢生这个团伙都在咸阳里开展活动,做扰乱民心的工作。他立即下令有关部门,把所有的儒生抓起来,全部审问。

这些儒生平时很清高,觉得自己素质高得不食人间人火。可一给抓起来,骨头就全部软化,知道要是没有立功表现,这颗脑袋是被砍定了。现在要立功,当然是没有机会上战场杀敌的,只有检举揭发他人,才算是立功表现。于是,他们都努力揭发,把曾经跟自己有过往来的儒生,全部举报出来,不管这些儒生骂没骂过秦始皇——反正多说出一个名字,自己的功劳就多了一点儿,脑袋的安全系数又高了一个百分点。

没几天,有关部门就抓了四百六十多个造谣者。他们问嬴政如何处理?

嬴政说,全部坑杀,有立功表现的也坑杀。

儒生们这才知道,坦白从宽,原来是骗人的。

这个历史片段就是著名的“坑儒”事件,与前面那个“焚书”,一般都被放在一起,合称“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场相当严重的浩劫。

嬴政觉得只有大杀一通,毫不手软地把这些敢于议论他的人都砍掉,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残暴,以后天下就再也没有谁敢说自己半句坏话了。

同时,他还继续征发更多的人到工地去,支持祖国的建设。

你想想,当时人口才有多少?天天这么无休无止地把人都发配到工地那里,广大人民群众还能受得住吗?

秦始皇根本不考虑这些,他只考虑他的建设项目能不能按时完成。他死的时候,他的尸体能不能塞进那个雄伟壮丽的坟墓里。

虽然很多人知道,他再这样下去,人民就会反抗。虽然兵器都已经收缴,但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一根木杆都可以上战场啊。

但谁敢说?除非你的脑袋砍不断,或者你根本不在乎你的脑袋。

仍然有人出来说话。

这个说话的人叫扶苏。

扶苏是始皇的儿子,也是他指定的法定继承人。

他觉得老爸实在是太过分了,除了残暴之外,没有别的性格了,这会把大秦帝国搞垮的,别人可以不说,但他有责任出来讲话,于是他找了他的老爸,说:“老爸啊,那些儒生其实都在读孔老二的书,都是一群讲文明礼貌的读书人。现在老爸这么严厉处理他们,只怕天下的人不服气啊,这样会造成不稳定局面啊。”

嬴政一听,这么多人都不敢说什么,你居然出来批评老子?如果你不是老子的儿子,老子同样砍死你。

他当然没有砍死扶苏,而是叫扶苏到北边去,做蒙恬的监军,帮他当工地的代理人。

秦始皇本来是想让这个长子远离他一点儿,免得他天天在自己的耳边乱说,这才把他打发出去。哪知,这个决定成了改变秦朝命运的因素之一。

第二年春天,也就是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有一块陨石落在东郡那里。如果放在现在,大家都不会把这种天文现象当一回事。可那时算是一件大事——这是老天丢下的东西,肯定代表了老天爷的某种意志。

有个人就在那块石头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这事很快就被上报到始皇那里。

秦始皇虽然不是个唯物主义者,但他也知道这句话不是老天爷写的。肯定是某个造谣者花费了很多力气刻在上面的。当然,如果你刻一句“始皇万岁”,那是没有问题的。可这是一句诅咒大秦帝国的话啊。

这样的人是不能留在这块土地上的。

还是那句话:你敢诅咒,我就敢杀你。

他马上派人前去破案,审问了很多人,但谁也不承认。

没人承认,那就老一套:把周边的人都抓起来,不分年龄、不论性别,一律平等对待——统统杀头。当然,那块石头也不能留下,销毁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