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秦中衰(第7/13页)
晋厉公知道,对秦桓公这样的人不狠狠地打击一下,他是不会老实的。当然,他知道,秦桓公的水平虽然很菜,秦国现在的综合实力虽然不强悍,但秦到底是个大国,这么多年的积累,算起来还是有实力的,如果光靠晋国去死磕,即使真的可以把秦国痛打一顿,但晋国也会累得无力喘气了。而现在楚国就在晋国的南面,正紧盯着晋国的一举一动,如果跟秦玩得损伤太大,到时在楚国面前就抬不起头来了。晋国有个传统,当了这个霸主之后,老是认为这个霸主是他们家的,后来给楚庄抢去,他们就天天思考着要抢回来,抢回来后,又想着如何巩固起来。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头号对手不是秦国,而是那个曾经从他们手里抢走霸主招牌的楚国。因此,在跟秦国交手时,他们得把楚国考虑在内。楚国在庄王死后,也变得有点老实了。现在倒是秦国不断地过来撩拨他们。他们知道,晋与秦迟早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就转而开始跟楚国建立友好关系——咱两国打到现在,也该告一段落了吧?
他们为了跟楚国搞好关系,此前是做过很多努力的。早在公元前582年,晋景公就主动释放了楚国的战俘钟仪。
这个钟仪原本是楚国的一个古琴演奏家,楚国的领导人都是他的粉丝,楚国的领导人就是出征也带着他到军里表演。在一次楚郑之战中,大明星成了郑国的战俘。郑国就把他送给晋国。晋国当时也不在意,把他放到劳改场里劳教。
后来,晋景公突然意识到晋国再怎么强大,也不能腹背受敌,让人两面夹攻。他把秦楚两国的领导人拿来一比照,就觉得楚国的领导人更好打交道一点。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天,他带着人民的温暖带着政府的关怀来到监狱视察。这个监狱就是关押钟仪的那座监狱。
他指着钟仪说:“那个带着楚国帽子的帅哥是谁?”
有关人员说:“他叫钟仪,以前是楚国的明星,现在是咱们的俘虏。”
晋景公说:“呵呵,原来是明星。请他来给我们弹弹琴。”
钟仪就给他弹了琴,弹的是楚国的调子。
于是,那个范文子就趁机说:“这个人真是个爱国人士,到了这个时候,都没有忘记他的祖国。咱们应该放他回去。”
晋景公不同意才怪。于是,钟仪就带着晋景公的信回去并把信交给他们的领导。楚王看到明星回来了,当然很高兴。楚国这时玩得也累了,也不想再跟晋国这样的国家玩下去了,看到晋国主动跟他们和好,变得然同意,忙派公子辰出使晋国,“请修好,结成”,要求把双边的友好关系定下来。晋景公立马也派了使者过去对楚国进行友好访问。双方互动的级别不断提高。可没几天,晋景公就死掉了。
晋厉公当上老大后,并没有把老爸的政策丢进垃圾堆,而是继续坚持不动摇,继续执行联楚防秦的外交政策。
后来,那个宋国的华元又出面,说你们老是这么跑来跑去,讲客套话,也没有多大实质意义,不如到我们这里来定个条约。我当你们的证明人。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主持下,晋国的代表团和楚国的代表团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双边会谈,其成果是签订了一份和平协议,发表了一个两国不再打仗的公告。这对晋国而言,实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而秦桓公对这些新闻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还傻乎乎地给楚国写了一封信,说要去楚国联合起来干了晋国这个霸权主义者。
楚共王在读完这个信之后,就在那里签上:本人鉴定完毕,请晋侯阅示。
晋厉公一看,就更气爆了,觉得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当然,晋厉公打一仗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把霸主地位重新确立起来。因此,他向诸侯发出号召,说秦国多次联合白狄骚扰中原,让大家生活过得很不爽,人民无法安居乐业,所以,咱们必须联合起来,把他们打残。
那些诸侯看到晋国突然又威猛起来,而且提出的这个口号也很大,很得人心,于是都派兵过去,跟晋国组成多国部队。
于是,一场历史大战就这样爆发。
公元前578年,晋国决定对秦国宣战。晋厉公这时倒还按程序办事,先让那个吕相写了一篇《绝秦》檄文到处发表,从秦晋两国的关系及穆公和晋文公的交往开始,一直写到现在。把秦国的所有人品问题全部细细数了一遍。反正你一看这篇文章,你就觉得秦国几代领导人都是世界上顶级坏分子,什么坏事都是他们干出来的。这样的国家,这样的领导人,基本上是可以划为流氓国家,无赖老大。这样的流氓国家,你若不打仓就不倒。因此对他们不用再讲什么人话了,只有直接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