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秦中衰(第6/13页)

如果他能看出,现在秦国在他的领导之下,已经落后了——落后的后果是什么?落后就要挨打啊——再想办法弥补回来,算是亡羊补牢,也还是可以原谅的。

可他现在觉得他的秦国一点儿也不落后,他觉得他经过十一年的长假休息之后,精力旺盛得很,老是这么吃吃喝喝,也有点烦了起来累了起来,得出去找个项目来做,吸引一下地球人的眼球,让人家还记得天下还有个秦国,现在秦国的最高领导人是嬴荣同志。

于是,秦桓公于公元前582年决定再过去把晋国痛打一顿。

可以说,秦桓公选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晋国这些年来,内乱从来没有停止过,去年刚刚发生了诛杀赵家之事,元气大伤。其他诸侯看到晋国忙于争权夺利,拿自己人开刀,也不怎么把他们当带头大哥看了,使得晋国在诸侯中的人气不断跌停,似乎已到了传说中“内忧外患”的时期。

一般到了这个时期就等于到了挨打的时期。

秦桓公不但决定自己去打晋国,让晋国好看一下,而且还联合了白狄一起,组成一个多国部队去跟晋国叫板。可是,他只看到人家的弱项,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软肋。晋国虽然很乱,虽然大家都在拿自己的人练,但他们还有很多人才,那些人才还很会打仗,诸侯虽然不很重视他们,但也只是在那里观望,并没有真的跟他们断绝关系。而秦国自己呢?只有秦桓公一个老人家在那里很有精神地大喊大叫,别的人却一点儿不热衷于大打这个秦楚战争,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秦桓公手下没有一个人才,至于外援除了那个上当受骗的白狄之外,没有别的人跟他们站在同一立场了。至于这个白狄,本来力量就已经弱小得要命,有他帮忙跟没有他帮忙,其实没有一点区别。更要命的是,这个白狄在诸侯中历来没有什么好名声,你跟他混在一起,人家只有生你的气,不会对你产生一丁点好感。综上所述,秦国这次能打得过晋国吗?

答案跟现实一样,打不过。

秦桓公又不得不郁闷地退兵。

过了两年,那个晋景公死了,他的儿子晋厉公即位。

晋厉公刚当上老大时,也像他老爸一样,觉得秦国仍然是个麻烦国家,如果不跟他们搞好关系,你就会麻烦不断。于是派吕相当全权大使,向秦国递交国书,恢复双边高峰会谈。

你不知道吕相这人是谁吧?

告诉你,他就是那个魏锜的儿子。魏锜的封邑在吕,所以人家就叫他吕相。魏锜长得很猛,全身肌肉很发达,头脑也很简单,但这个吕相却斯文得很,从小到大都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文章写很好,口才也不错。

吕相见到秦桓公后,向秦桓公表达了晋国要跟秦国恢复帮交关系的良好愿望。

秦桓公当时一口答应。于是,双方商定,在令狐举行一场秦晋高峰会谈,双方的一把手都出席会议。

晋厉公听说秦桓公答应得很爽快,当然很高兴,老早就带着晋国代表团来到令狐。可秦桓公来到王城之后,大概认为,晋厉公算什么?为什么自己一定要亲自去跟他签这个合同?于是就在王城那里住了下来,史颗叫过来说:“你当老子的全权代表,渡河过去,跟晋国签了这个和平协议。要是他觉得你资格不够,不签也行。反正这个世界早就不太平了,什么协议都是个屁。”

晋厉公最后只等来个秦国的大臣,心里当然很不爽,可这个高峰会谈是自己提出来的,不签好像实在讲不过去,只得跟史颗签了。不过,晋厉公也派锜锜到王城那里跟秦桓公签约,算是挽回一点面子,然后很郁闷地回去了。

秦桓公看到晋厉公被他玩了一把,居然一声不吭,觉得这小子估计也是个软蛋子,是可以欺负一下的。于是,他回到首都后,马上派人去找狄部落,说想与其再合作一次,把晋国痛打一顿。狄部落当然答应。

于是,秦桓公马上大声宣布,他们与晋国签订的条约从现在起作废,已经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箱。然后跟白狄再次过去攻打晋,可仍然打不过晋国。

这一战,对于秦国而言,直接收益为零,但间接损失却巨大。

因为,晋厉公觉得自己被秦桓公耍得太没有脸子了,协议上的墨水还没有干,媒体上的声音还没有停,你就直接打了过来,你以为你就会打仗?就你会发动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