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霸主是这样炼成的(第6/15页)
管仲对无知的为人,实在太清楚了。你想想,一个多年来老想着通过政变成为老大的人,人品能好到什么地步?而且,抢了老大的座位后,马上就陷于孤立的境地,连几个死党都没有组织起来,虽然天天摆着老大的架势,其实是一只垃圾股,谁投资谁完蛋。管仲是什么人?能跟这样的人干下去吗?
没多久,无知以及他的叔叔果然都死光光。
在他叔叔死的时候,他知道,历史性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次,没谁请他过去喝酒、桑拿,而是他自己主动带他的学生公子纠回去。
他当公子纠的师傅,并不是觉得老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当那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是想靠上这个贵族公子爷,过上幸福新生活。那时当国君,虽然也遵循“立嫡以长”的臭规矩,但因为神经发烧的人很多,政坛意外比现在车祸出现的次数还频繁,因此,只要你是某位公子爷,你都有当上最高领导人的可能。
我想,鲍叔牙和管仲在选择当这两个公子爷的家庭教师时,是做过充分的论证的。这两个哥们儿开始时虽然没什么人气,但他们绝对是人才,对局面看得比任何人都透。他们知道,齐襄公这个家伙这样玩下去,迟早会玩完的,否则,他们就不会带着两个公子跑出来了。他们知道,齐襄公一玩完,齐国老大的位子就会由小白和公子纠来坐了。因此,每人都当了一个公子爷的导师,不管以后谁当老大,他们都是最大的赢家。
这时,情节完全按照他们预想的那样发展下来。
于是,鲍叔牙带着小白出发。
管仲带着公子纠打回老家。
管仲出发之后,就发觉有点不对头。一来,小白居住的莒国,离齐国的首都要近得多,而公子纠他们虽然得到鲁国的全力支持,声势虽然无比浩大,可为了造这个声势,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这可不是谁的声势大谁就得分,而是谁先赶到齐国谁占主动。
管仲很快就得出小白那一路会比他们先赶到齐的判断。这哥们儿对自己的判断是很自信的,但他更相信自己的能力。
他马上对公子纠他们说,你们按计划前进,我赶过去,先把小白处理掉,看谁还敢抢?管仲马上把自己变成个职业杀手,骑着快马赶到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果然看到小白他们正加快速度狂奔着。
他来到即墨时,问人家看到小白的队伍过去了吗?
人家说,他们刚在这里吃完早餐,才走呢。
管仲拼命追下去,不一会儿果然追到了小白的队伍,果然像他想的那样,只几个人,跟一群逃难的灾民或者一群资深上访人士差不了多少,一点不像回去当国君的,正跑得连放屁的工夫都没有。
那时,有身份的人坐的都是马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骑马。当时的国道又不像现在的高速公路,一路都是坑坑洼洼,马车的轮子又是木制的,因此,不管你怎么提速,跑得也不怎么快,而且坐在上面,表面虽然很牛,但屁股却饱受虐待,身体一点不爽。管仲是骑着马的,没几步就赶了过来。
他来到小白的座驾前,一脸奸笑地问:“公子啊,你这么急着赶路,要去哪儿啊?”
小白这时估计这些天坐车给坐得头脑有点晕菜了,听到管仲的话,却一点没有看到管仲的那一脸坏笑,马上就说:“我要回去当老大啊。”
管仲说:“呵呵,你的愿望是美好的。可是现在你的哥哥已经去当了,你就不用去了。为了让你彻底死了这个心,我现在就要把你搞定了。”他说着,飞快地取出弓箭,向小白的胸口射去。
管仲是什么人?是一个后来连诸葛亮那样的牛人都不敢超越的历史牛人,如果对自己没有把握,他绝对是不轻易出手的,何况这一箭干系极其重大,一箭成功了,那是历史性的成功,这一箭要是射歪了,那就彻底的完蛋了。
他对自己的箭法是自信的。
这一箭命中十环!
小白像电影镜头里被箭射中的人一样,大叫一声,鲜血从嘴里狂奔而出,然后很重地倒在车里。
就连小孩子看到这个镜头,也知道这个帅哥肯定没命了。
管仲哈哈大笑,任务顺利完成!
他也不验收一下自己的成绩,马上就跑开了,派手下回去报告:“小白已经变成一具死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