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霸主是这样炼成的(第5/15页)

公孙无知最后从小房间里揪出齐襄公,冷冷一笑,当场判处他死刑,并立即执行。然后就爽歪歪地宣布自己就任大齐国的国君。

如果公孙无知水平高一点,情节到此,这个故事基本就可以结束了。哪知,这哥们儿的人品实在要不得,朋友太少,仇家太多。他才当国君几天,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频频出镜,大搞亲民,到外地进行视察。有一天,他来到雍林视察,突然有恐怖分子直接冲了上来,一刀就把他砍死。这个无知到死也不知道是谁砍了他的脑袋。

那个砍死他的雍林人在任务完成之后,并没有拼命逃跑,而是大声说:“这个家伙是杀害咱们大王的元凶,现在我代表人民、代表国家判处他死刑。他是罪有应得的。现在请各位老兄赶快找个合适的大王出来,领导我们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而不要跟我作对。”然后走开了。

公孙无知一死,齐国老大的位子马上空缺了下来。

恩仇无定数

此前,齐襄公也罢,公孙无知也罢,都还没有指定过接班人。因此,谁是合适的齐王?有的认为,是公子纠,有的认为是公子小白。

这两个哥们儿都是齐襄公的弟弟。

他们虽然是齐襄公的兄弟,但看到老兄的做法实在太雷人,就知道以后会坏事,因此老早就跑到国外去,提前避难。现在公子纠在鲁国——这是因为他的老妈是鲁国人;小白在莒国。这两个哥们儿当时虽然不怎么样,人气低得要命,但他们出走的时候,各自都有个好老师。小白的老师是鲍叔牙;而公子纠的师傅就是那个后来大名鼎鼎的管仲。

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两个哥们儿都有当齐国下一代国君的资格。

于是,问题出来了:位子只有一个,但人却有两个。

这时,齐国的高层主要是高、国两位大夫。这两个家伙一看两个候选人的名字,我靠,那个公子纠肯定不是什么好鸟,做事估计会纠缠不清,以后咱有个屁特权,但这个小白,肯定是个头脑简单的傻哥哥,让他来当老大,咱就可以说话算话了。因此,就提前偷偷地派人跑到莒那里通知小白赶紧回来接班。

这个小白其实一点不小白,非常知道时间就是权力、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接到通知,连个行李也不拿,直接向齐国首都狂奔。

鲁国知道无知给杀了之后,觉得应该是他们的外甥公子纠的机会来了,于是也派出部队,一路浩浩荡荡地带着公子纠出发,回去抢位子。

于是,一场权力生死争夺战开始了。而且,这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的主角是一对兄弟,而起主要作用的两个配角管仲和鲍叔牙又是一对曾经生死与共的老朋友。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彻底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利益面前,情义两个字基本上是胡扯的。

鲁国这边做得虽然声势浩大,排场很吸引人们的眼球,新闻效应十分到位,可这么一准备,前前后后就浪费了很多时间,排场是摆了出来,可实际效果却全往坏的方向去了。

管仲一看,马上就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于是,我们的管仲同志正式出场。

不过,管仲的出场虽然很闪亮,但很不好看。

本来,他是有个机会提前出场的。这个机会就是那个无知提供给他的。

很多人对管仲很熟悉,但却不知道那个管至父原来就是他的叔叔。

管至父跟无知他们政变成功之后,发现大家都不怎么鸟他们——最高指示发下去,但大臣们个个一脸麻木地应对,知道再这样下去,他们就没有什么市场了。管至父就劝老大,凭咱这个水平,估计有点难搞了,赶快找个有水平的人过来,帮咱打开局面。

无知说:“谁是人才?”

管至父说:“俺的那个侄子管仲绝对是个好人才。”

无知一听,马上就派人带着齐国的土特产和外汇跑过去,请管仲到五星级宾馆,先吃饭再洗脚,然后桑拿按摩,一系列工作做完之后,才说是奉老大的命令前来请老兄回去当执政大臣,以后齐国的事就是你说了算啊。

如果是别人,一听这话,估计从桑拿房里一出来,连家也不回就直接去新单位上班了,明天开始,我就过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新生活了。可管仲不是别人,他盯着那一堆现金和土特产之后,咽了一口隆重的唾沫,说:“这些东西,我收下了,但我不去当那个执政大臣。你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