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火戏诸侯(第8/17页)

五个兄弟之前虽然大喊大叫,不为老爸报仇,决定不洗脚睡觉,但手中没兵,只是在那里光喊不练,这时突然得到七千部队,马上就投入战斗。

这五个兄弟果然比他们的老爸牛多了,带着部队就冲杀过去。犬戎们长期以来都很牛,连大周都不放在眼里,再加上前段时间又刚搞定了秦仲这块硬骨头,以为敌人再没什么牛人了,只等自己再冲上一步,就可以把秦地又划到自己的名下,接着向周的地盘进军。现在之所以没有马上进军,是因为要庆祝一下伟大的胜利。哪想到秦庄公兄弟会突然满脸横肉地杀了上来,而且声势还很浩大,杀得很猛,犬戎被打了个大败。

秦庄公还没有完,继续大打下去,连嬴成后代丢失的犬丘也收复了。

这次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没有描写。但诗经里那首《采薇》写的就是这场战斗。你想想,如果这场战斗很平常,这首诗能流传下来吗?

姬静接到报告,当然很高兴,马上下令,把原来大骆的地盘也就是犬丘一带地区,都送给秦庄公,还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以后好好给我在伟大周朝的西部站岗放哨。

于是,秦的地皮马上扩大了好几倍。

姬静也跟很多老大一样,执政的前段时期做得很不错,是个优秀的领导,可到了晚年,也不断地犯错误。

他在位时,连续打了很多仗,而且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让那些诸侯都把翘起的尾巴夹了起来,于是他认为自己厉害了,可以牛一牛了。后来历史多次证明,谁要有这个牛一牛的思想,事情就会坚决往坏的方向发展,他所做出来的动作都是难看的动作。

姬静的第一个坏动作就是武断地干涉了鲁国的接班人问题。本来,按照当时的惯例,某个诸侯国的老大死了,他的长子就是他的接班人,谁也动不了。本来这个惯例也不是什么好的惯例,但大家都认可了,你要是改动它,大家就不爽。

可姬静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一点不为人家的心情着想。他认为鲁懿公的那个小儿子更乖一点,更帅一点,更可爱一点,就要求鲁国让这个小帅哥当一把手。鲁国的高层不同意,硬是坚持原则,不理姬静的指示。

姬静就生气了,大手一挥,大军开过去,谁不听就抓谁,看是你的嘴皮硬,还是老子的刀口利,看是你的原则有用,还是老子的枪杆子有威力。

鲁国高层看到大军杀了过来,果然集体失语,那个小儿子顺利当上了国君,成了鲁孝公,从这个谥号看,这哥们儿还算是个不错的人。大家看到姬静这么大力破坏规则,心里就不爽了,诸侯们又开始在心里对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姬静对这些抵触情绪一点不知道,觉得自己越来越牛了,反正一个领导人就应当说话算话,不能老听人家那一套。什么事都听那几个老头子的话,这大王跟个传声筒有什么区别?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姬静对自己的思维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更新,谁要是敢于得罪他,他就敢于杀掉谁。

到了这个时候,姬静完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昏君。

昏君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最容易听信某个小人的话,然后制造冤假错案,杀害无辜。

姬静跟很多古代的国王一样,除了有个王后之外,宫里还有很多合法的二奶。这些二奶不但长得漂亮,而且个个年轻粉嫩。姬静也跟很多男人一样,年纪一上去,性功能就降低下来。这些粉嫩的二奶一年到头看不到姬静一次,心里的那个想法自然会多起来,自然就会想办法找个帅哥过来解决一下这个需要。当时,姬静手下有一个帅哥叫杜伯触。

有个二奶看到杜帅哥后,就找了个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机会,对他说,帅哥,咱来个一夜情吧?

哪知,杜帅哥是个好同志,一听这话,马上就说,这种资产阶级情调的生活,咱不能干。

他以为他这么义正词严,形象正面得很。哪知,那个二奶却不是个好惹的角色,咬着牙,直接就去找姬静,说杜伯触调戏了我一把,而且还说,大王的性功能肯定差了,就让我来当一下大王的替身吧。

姬静一听,当场大怒,让人把杜帅哥叫来,指着他大骂,也不审问一下,直接就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