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火戏诸侯(第7/17页)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姬胡成了史上有名的暴君,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骂了又骂,在史书上一直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但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良分子,谁也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来,司马迁也只是以“行暴虐侈傲”几个字概括了一下,并没有罗列出姬胡的坏事迹来。唯一确凿的证据,也只是那个“弭谤事件”。如果他真的那么凶残,一个简单的群体暴力事件就能把他轻易地拉下马吗?我认为,主要是他在实行“专利”政策时,得罪了一大批老臣,触及了一大批传统贵族利益,最后这些人就成了他的反对派,先到处传播不利于他的言论,大力开展破坏姬胡形象的工作。而且这个反对派的核心人物就是失去了传统权力的召公。否则,他的诗里为什么老是在埋怨姬胡不用旧臣。当然,召公开始时,也只是想制造舆论,欲以此迫使姬胡重新起用他们这些传统的既得利益者,哪知,后来事情闹大了,自己也控制不了局面,最后不得不付出让儿子丢脑袋的代价。

不管如何,在这个事件中,姬胡是倒了大霉,召公虽然最后抢回了权力,但儿子却掉了脑袋,也归于倒霉系列人物。

不过,秦仲却很不错。他不但成为秦嬴的当家人,而且他的本家政敌也给犬戎灭掉了。他接过老爸大印的第三年,犬戎就把原来那个嬴成的后代搞定了。于是犬丘一带变成了犬戎的地盘,也为后来秦的扩张埋下了伏笔。

史书上虽然没有直接讲到秦仲这段时间的表现如何,但比他势力大得多的犬丘已被犬戎搞定,而他的地盘却还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就充分说明了秦仲当时还是很牛的。

姬胡玩完之后,姬静在召公他们的支持下当上了周王,是为周宣王。这哥们儿虽然是姬胡的继承人,但水平比他的老爸高多了,只几年时间,就让大周有了中兴的气象。

姬静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些年来老是欺负大周的犬戎等几个少数民族集团收拾一顿。他很快发现秦仲是个人才,马上就让人把一颗大夫的印交给秦仲,说,现在提拔你当大夫,不过,你得把犬戎搞定。

秦仲一听,可以当大夫了,要是再立一点功,就可以成为跟齐、楚他们一样的诸侯了。当场高兴得要死,带着部队就向犬戎的地盘杀过去。

秦仲当这个秦地的家已经二十三年了,这么多年来,跟犬戎的交道打得很多。犬戎虽然很黄很暴力,但也没在他的地盘里讨到什么便宜。虽然他的族兄弟丢了犬丘地盘,同时丢了脑袋,但也只是他们实在太菜了,除了跟他爷爷抢利益、争好处有水平外,其他水平都等于零,这才被那一群没有文化的军队打死。

他这么一想,脑子就发热起来。

像历史上所有的军事指挥员一样,脑子一发热,就容易晕菜,而在战争时期发生脑子晕菜事故,后果是很严重的。

秦仲只想到这么多年来,犬戎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便宜,却没有想到,犬戎的力量其实很雄厚。如果不雄厚,他们敢跟大周帝国叫板吗?他们没有从秦地那里讨到便宜,一来是他确实有水平,二来是他采取守势,守得没有漏洞,这才保住了他的地皮不受损害。而且,在交手中,他除了能自保之外,也没有得到什么便宜。

综上所述,秦仲现在的实力只能勉强自保,别的动作是一点不能做的。

但人的头脑一发热,往往想不了那么多,满脑子都是胜利两个字,就跟那些彩民一样,两块钱一放了,头脑里就全是五百万一样。

秦仲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带着部队就冲了出去。

结果打了个大败仗。而且这败仗败得很彻底,连他自己也被犬戎毫不客气地干掉。

对于秦仲而言,一战而死,这个霉运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可对于他的子孙来说,却是个良好的开头,为秦国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秦仲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就是秦庄公,成为了他的合法继承人。

姬静知道秦仲光荣牺牲之后,并没有叫停对犬戎的战斗,反正死的不是他的老爸,死的是庄公的老爹。他看到秦庄公兄弟个个咬牙切齿,大喊大叫要报仇,而且五个弟兄都长得很猛很牛,比他们的老爸更好利用,因此就给了他们七千兵,叫庄公带着这七千兵继承老爸的遗志,继续跟犬戎死磕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