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8/66页)

局势继续推进,很快,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传到了东都。国不可一日无君,东都方面决定推举越王杨侗当皇帝,是为皇泰帝。

然后东都形成了一个名为“七贵”的核心班子——以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无逸为兵部尚书、杞国公,又以卢楚为内史令,郭文懿为内史侍郎,赵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

又过不久,东都就迎来了那个令人不安的客人——宇文化及。

英雄悲歌之李密Ⅳ——傻人有傻福,恶人有恶报

不管是东都城内,还是东都城外,都对宇文化及的到来感到不安——在李密看来,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其志不小,是敌非友,眼下前有宇文化及,后有东都隋军,一人抵挡二敌,如之奈何?在东都政府看来,宇文化及弑君悖逆,是敌非友,近有李密长期对峙,远有宇文化及虎视眈眈,如之奈何?

于是,宇文化及一来,大家都慌了,李密慌了,杨侗也慌了。

怎样解开这个困局呢?有个叫盖琮的人,倒是很不怕死,上了一封“大逆不道”的奏疏,表示,宇文化及这个混蛋,自然是个大混蛋了,不能指望了,但是,李密这个混蛋,还是小混蛋,是不是考虑招降李密这个小混蛋,共同对付宇文化及这个大混蛋呢?这个建议实在是石破天惊,言人之不敢言。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化敌为友”的建议确实很妙,确实是解决当今危局的唯一办法。所以,在有人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后,“七贵”中的成员,元文都,也开始应和起来:“今仇耻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击化及,两贼自斗,吾徐承其弊。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将士利吾官赏,易可离间,并密亦可擒也。”

盖琮说的是“化敌为友”,而元文都更进一步,说的是“鹬蚌相争”,此议得到了七贵中卢楚的支持,于是,杨侗派遣盖琮前往游说李密。

彼时的李密,已经跟宇文化及接上了火,地点则是在黎阳。

当时宇文化及率军杀奔黎阳,黎阳守将乃是徐世绩,看到宇文化及兵锋甚锐(宇文化及的部队叫做“骁果”,乃是隋军中最精锐的力量,尽管宇文化及脑子不好使,但是真要跟这支部队硬碰硬,谁都得掂量掂量),徐世绩也不免不敢轻易交战,乃引兵西撤,退守仓城。

宇文化及于是兵不血刃的攻取了黎阳,而后又分兵前来围攻徐世绩。此时,李密率步骑两万驻扎于清淇,与世勣以烽火相应,而后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此后,宇文化及屡次进犯仓城,李密都率军包抄其后,令宇文化及不甚其扰。

宇文化及攻击不力,而李密也没办法一口吃掉宇文化及,于是,双方准备效仿当日楚汉之争的项羽和刘邦,隔河喊话。

论起喊话的能力,李密自然是完爆宇文化及,他首先开骂:“卿本匈奴皁隶破野头耳,父兄子弟,并受隋恩,富贵累世,举朝莫二。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弑逆,欲规篡夺。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天地所不容,将欲何之!若速来归我,尚可得全后嗣。”

宇文化及听李密揭他的短,沉默了许久(估计是半天不知道怎么反驳),低着头看着地上,良久之后,终于回话了:“与尔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邪!”

好吧,我还是高估了宇文化及,事实是,他根本就没听出李密是在揭他的短,他不回答,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回应,而是压根没听懂李密在说什么——这个混蛋,咬文嚼字的,真你娘不痛快,要干就干呗,掉什么书袋啊。

李密看宇文化及憋了半天,还以为能说出什么有分量的呢,结果搞了半天,敢情是没听懂,李密是被雷着了,对着手下表示:“化及庸愚如此,忽欲图为帝王,吾当折杖驱之耳!”

当然,实话说,李密还是没弄懂宇文化及,尤其是,“忽欲图为帝王”的“忽”字,就表达了李密的不解。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嘛,李密想太多了,宇文化及仅仅只是想回关中,你跟他较劲,不是吃饱了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