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60/66页)
李建成同意了魏征的意见。
事实证明,魏征这个主意,是个好主意,因为他果断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而后采取了“诛心”的策略。随着刘黑闼粮草不敷,军心终于不稳,很多人因之逃亡,更有人逮捕了自己的长官,投降唐军。刘黑闼眼见局势至此,知道再没机会了,当即逃到了馆陶,想要渡河(永济运河)。
十二月二十五日,唐军尾追刘黑闼军,也来到了馆陶。刘黑闼当时还没有来得及逃走——因为,没有桥,只能现搭。刘黑闼命王小胡背水列阵,而他自己则督促建桥,等到永济桥好容易搭好后,刘黑闼自己先撤了……
老大不顾弟兄们,自己先开溜,弟兄们当然也没必要跟着玩命了,于是汉东军瞬间崩溃,纷纷请降。唐军于是过桥追击刘黑闼,只是才刚过去了一千骑兵,桥梁就断了——也是,现搭好的桥,哪有质量保证,一定是豆腐渣嘛;刘黑闼九死一生,带着数百骑兵逃了出去。
公元623年正月,流亡中的刘黑闼已经精疲力竭,只剩下一百多号人相随了,而且又饥又渴。彼时,刘黑闼的部将崔元逊连哄带骗,将其带进了饶州城,结果刚刚放饭,饶州刺史诸葛德威(此公是刘黑闼的部将,刺史也是刘黑闼任命的)就引军前来,刘黑闼这才得知自己中了圈套,但为时已晚。诸葛德威将刘黑闼送给了李建成,李建成斩之,而诸葛德威本人则举城投降。
至此,刘黑闼的起义,彻底被唐王朝掐灭。
当然,其实从根本上讲,唐军与之较量的,并不是刘黑闼,而是窦建德,或者说,窦建德的影响力。
有些人,他的价值在生前展现,而有些人,他的价值,只有在死后才能看出。
呜呼!窦建德!
英雄离歌之杜伏威——江淮情仇
窦建德和王世充,都是与李渊父子争夺天下的隋末豪杰,如这样的人物,隋末还有刘武周、薛举薛仁杲父子、萧铣(此公为西梁宗室,曾祖父便是萧詧,祖父便是当年投陈的萧岩,大业十三年,岳州的一批将领试图叛变,而萧铣则因其特殊身份,被公推为主,势力范围便是祖辈所据的江陵一带)等人。然而,在隋末群豪中,并没有所有人都想当那个第一,比如说,杜伏威。
说到杜伏威,我们就要先从江淮的局势说起了。
杨广死后,宇文化及率军西去后,江淮地区就余下了三股力量,一是杜伏威,二是李子通,而三,则是沈法兴。
杜伏威和李子通我们都不陌生,下面讲讲沈法兴。沈法兴跟前二者不同,前二者都是一穷二白的贫民出身,而沈法兴则是世家大族出身,他起兵,则是声称为隋炀帝报仇,旬月之间,得众六万,定江表十余州。应当说,沈法兴是隋末群豪中,最后一个起兵的,但与之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
因此呢,在宇文化及离开之后,江淮一带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足鼎立呢,争夺的重心,自然是江都了。当时江都的守将是谁呢?老朋友了,就是那位“陈姥”了——没错,陈棱。隋炀帝死后,陈棱投降了唐朝。
最先出击的,是李子通。李子通兵盛,陈棱有些招架不住,最后不得已,只能求援,求的是谁呢?当然是杜伏威和沈法兴了。杜伏威和沈法兴当然也都盯着江都呢,自然不愿让李子通捷足先登,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于是,这俩毫不迟疑的答应了陈棱,杜伏威亲率大军,沈法兴让儿子沈纶率军,驰援江都。
现在这情况,在江淮这狭小的地盘上,倒是很有一副三国时的场景,杜伏威和沈法兴就像是刘备和孙权,李子通就像是曹操,如今是孙刘联盟对抗曹操。不同的是,杜伏威和沈法兴,他们的势力,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未必比李子通差,所以,李子通这个“曹操”,有些名不副实。
于是呢,看起来李子通必然是要吃瘪了。但是,有个问题。正因为杜伏威、沈法兴和李子通实力相当,所以,实行合作的杜伏威和沈法兴,他们的合作基础未必稳固。怎么说呢?大家想,如果杜伏威和沈法兴实力跟李子通差很远,是不是必须精诚合作,共谋抗敌?因为不合作就得死嘛,没有第二条路可选。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就算不合作,这俩单出来跟李子通PK,也未必会输,所以,是不是合作就不是那么必要呢?既然合作不那么必要,是不是双方就有些想法呢?既然双方有想法,李子通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