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42/66页)
之所以要围城,是因为如今的王世充,有锐气,却无耐力。当日王世充能守洛阳,很重要的原因,王世充还有隋朝这面大旗,如今,隋朝这面大旗倒了,而郑国的大旗并没有竖起来,王世充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危机。王世充想要尽快摆脱困境,所以,他具备三板斧,有锐气;但是,一旦王世充无法尽快决胜,郑国的统治危机就会像毒瘤一样,慢慢将他吞噬,王世充等不起,他没有相持的耐力。王世充如今就是一头困兽,对付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困着他。
于是,李世民下令——
史万宝自宜阳进军,占领龙门(洛阳城南);
刘德威穿过太行山,东下包围河内(河南省沁阳市,位置在洛阳北部);
王君廓(这位是唐军中的王君廓,跟王世充有个侄子同名)自洛口出军,切断洛阳的粮食补给线(洛口仓是洛阳城外最大的粮仓,当日李密能够在攻城时占据优势,就是因为占领了此地,拥有了粮食上的优势);
黄君汉(大家还记得黄君汉这个人么?没错,就是此人,当日释放了狱中的翟让,一举开启了隋末乱世。他又一次出现了,只不过,这次是作为唐军的将领)自河阴出发,攻击回洛城(河南省偃师市北,回洛仓乃是洛阳城外又一个重要的粮仓,李密曾在此跟隋军多次争夺);
李世民本人,则在北邙山下列阵连营,向洛阳施加压力。
一旦李世民的战略部署通通实现,王世充将会面临比李密围城时更大的困境,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的,凶猛的反扑势在必然。
八月十四日,黄君汉派部将张夜叉率黄河舰队攻击回洛城,一战而克,生擒守城将领达奚善定,附近二十余座村落堡寨纷纷投降;张夜叉乃烧毁了河阳南桥,而后撤退。王世充立即派太子王玄应率军前往救援,然而最终无法夺回回洛城,只能在回洛城西另筑新城,派军驻扎,寻机夺回。
就在这一天,王世充和李世民在青城宫一带扎营,隔河对峙。王世充曾隔着洛水向李世民喊话,表达了他希望双方和平共处、互惠共赢的想法,当然,李世民连鸟都没有鸟他,只是让宇文士及冷冰冰的回绝了他的和平提议。
李世民的围城攻略稳步推进,而王世充的困境则日甚一日。
九月十三日,郑国显州总管田瓒率所统领的二十五州投降唐王朝,自此,襄阳跟洛阳间的联系被彻底切断。王世充派去襄阳的侄子王弘烈,遂无法加入战局。
当日,史万宝向显仁宫挺进。
九月十七日,唐将王君廓进攻轩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取得胜利。而后,王君廓用伏兵之计,击退了郑军的反扑,而后一路向东挺进,直到管城(河南省洛阳市)。因为王君廓的英勇表现,李渊下诏褒奖。
当日,郑国尉州剌史时德睿率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来降。
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骑兵五百人巡视战场,登元恪墓。
就像往日重现一样,王世充的一万军队突然出现,瞬间将李世民包围。单雄信一马当先,手拿长矛直刺李世民。眼见李世民危在旦夕,骑兵阵中忽有一人断喝一声,飞马杀到,当即刺中了单雄信的侧背,单雄信立即翻身落马,郑军为之一震,此公乃护送李世民突出重围。
这位万军丛中冲出,力敌单雄信的人,便是后世的门神——尉迟敬德。
而后,逃过一劫的李世民率军反击,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后方的屈突通也亲率大军加入战团,郑军无力抵抗,遂陷入崩溃。好端端的一场突袭,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溃败,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王世充,狼狈到一人一骑逃出战场。此战中,陈智略被生擒,郑军被杀一千人,六千盾牌军被俘。
无疑,王世充正在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决战,这头困兽正在做着最后的顽抗,但是,运气已经开始远离他,相比较关键时刻屡屡倒霉的李密,李世民鸿运当头,屡屡遇到困境,都能化险为夷。
李世民是个比李密更难对付的对手,除了英雄人物所有的一切特质,李世民比李密还多了一点,很重要的一点——王者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