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44/74页)

二是战略方向的问题,那就是,别的不管,先趁虚入关。

三是战略形势的问题,天下大乱,群盗汹汹,杨广委弃关中,李密围攻东都,隋朝疲弱,关中空虚。

四是战略前景的问题,不过半年,帝业成矣。

李世民一听,果然还是刘文静老兄靠谱,大喜过望:“君言正合我意。”于是,李世民就一个人秘密布置开了,但有一条,对老爸那边的态度,还拿不准。

怎么办呢?当然不是凉拌,找关键人!谁?裴寂!这就得公关啊。

首先是刘文静上,当时刘文静也觉着,要让李渊答应,就得着落在裴寂身上,所以就向裴寂引荐李世民。

然后李世民也得意思意思啊,老套路,当年宇文述劝杨约的套路,隐性行贿。

当时李世民给了手下高斌廉几百万钱,让他去找裴寂。然后高斌廉就跟裴寂赌博,当然没有悬念,每赌必输,也算是输了些钱出去。前面我们就说,你这明摆着送钱,别人还扭扭捏捏,觉着怎么怎么着的,但是,像这种通过赌博隐性行贿的方式,同志们,无往而不利啊,没有不喜欢的。所以,效果非常好,过不多久,裴寂就跟李世民混熟了,然后李世民把这事儿一说,裴寂就一口答应了,你放心,你老爸那儿,交给我就对了。

李世民老爸李渊李渊如今什么情况呢?两个字——头疼。李渊是被表兄杨广派过来剿匪的,但是山西这地界儿不只有匪,隔三差五的,还有突厥的侵扰,当时又是突厥进攻马邑,李渊派王仁恭和高君雅出兵拒战,结果输了。这一输,李渊也知道他那位表哥啥性格,准饶不了他,所以当时就头疼,转腰子。

李渊这儿头疼,那边善解人意的儿子李世民就过来“劝慰”,当然也不是说什么“胜败兵家常事”、“老爸无需挂怀”这样的片汤话,他这是劝李渊以进为退的,要他“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

李渊当时听儿子这么一说,估计都蹦起来,这死孩子,不要命了!于是警告他:“你怎么能说这话!小心我告官!”当时还假装拿着笔墨纸砚写状纸呢。

李世民当然知道老爹这是在惺惺作态呢,也不紧张,慢慢说道:“我是观察天下大势后,才说这话的,你真想告官,我也不怕死。”

李渊一看儿子态度挺坚定,知道这孩子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也就罢了:“唉,我怎么舍得告发你呢,就是你这孩子,别乱说话!”

这次游说,李世民亲自出马,没成功,也没失败,总之,得继续努力。

第二天,李世民又去游说了,大概其意思,就是而今天下大乱,所谓盗贼,也是讨无可讨。老爸你现在被派来讨贼,那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倒霉事儿还早着呢。另外呢,现在外边人都在传,说李氏要发达,所以李金才明明没罪,旦夕之间,才被灭族。就算老爸你真能讨平乱贼,以你的功劳,也是功高不赏,反而更危险。为今之计啊,就我昨天说的那样,不要再想了!

如果说前一天李世民还是从正面证明造反的可行性,那么,这一天李世民就换了个角度,从反面证明,当忠臣顺子的不可行性。

李渊啥态度呢?他长叹一声:“我昨天想了一宿,觉得你说的还是有道理。现在我就全看你,家破人亡随你,化国为家,也随你了!”李渊看样子是同意了。

过不几天,裴寂也找到了李渊,跟他一块喝酒,喝得差不多了,裴矩就说了:“老二(李世民)秘密在召集军马,想要干大事,现在咱骑虎难下了,大家伙意见也统一了,你觉得成吗?”

李渊当时也表示:“老二要真有这想法,都到这地步了,只能随他了。”

这么着劝来劝去的,李渊总算是心动了,同意了。但是,口头同意,和正式动手,毕竟还是有区别,啥时候李渊正式动手呢?得有契机。

契机来了。因为李渊和王仁恭抵御突厥失利,消息上报到江都,杨广龙颜大怒,当时就派人过去,要把这俩抓回江都,当面治罪。杨广也不容易,这几年来,就没听过一条好消息——虞世基瞎编的不算:东征高句丽,输了;北巡雁门,被突厥围了;平叛讨贼,越讨越乱;气正不顺呢,自然要找个替罪羊。李渊听说皇上发飙,要把他带回江都治罪,这下是头也不疼了,没疼的必要了——改肝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