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强南弱(第16/23页)
萧纪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求和!于是,萧纪派了手下乐奉业去萧绎那求和,大概意思,我想通了,就按老哥你刚开始说的办,我回巴蜀,你撤军,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如何?还没等萧绎回答,乐奉业又补了句:“巴蜀大军粮食缺乏,士卒伤亡惨重,陛下可以坐待其毙!”
前一句,是萧纪的意思,后一句,是乐奉业自己的意思。萧绎明白了,他让乐奉业带信回去——不成!
萧绎不同意议和,咋办?为今之计,只能速战速决了;要速战速决,就需要将士卖命了;将士如今思念故乡,怎么让他们卖命呢?萧纪认为,要重赏。
于是,萧纪用一斤黄金打造一个金盘,一百个金盘装一箱,足足装了一百箱(一万斤黄金),而白银的数量则比黄金还多五倍(五万斤白银),又拿出了种种锦绣毛毯,绸缎彩布;每逢作战,萧纪就把这些玩意拿出来给将士看,吆喝,说谁要是作战勇敢,东西都是你们的!
一开始呢,想必重赏之下是有勇夫的,但是,慢慢的,当兵的觉得不对劲了——萧纪这小子,玩的是望梅止渴的路数啊,金银财宝是老拿出来,但也没见谁得过啊!望梅止渴,玩一次可以,玩多了,不就遭恨了吗?
宁州刺史陈智祖为此感到忧虑,曾多次建议萧纪,让他把财宝全都散掉,以此招募勇士,结果萧纪根本不鸟他,然后,陈智祖就活活哭死了……以后,但凡有人有事请见,萧纪一概不见,回回称病,如此这般,军心离散,失败已成定局。
七月十一日,巴蜀发生叛乱,变民首领苻升击斩峡口守将公孙晃,并投降王琳。其后,谢答仁、任约(此公也是侯景降将)大破侯叡军,连破三个营垒,长江两岸十四个营垒遂全部投降。后路已断,萧纪这次是想回都回不去了,只能随波逐流,顺流东下,结果遭到了萧绎部将樊猛的追击,萧纪军崩溃,丧命长江的就有八千人,于是,樊猛将萧纪残余舰船团团包围。
在此之前,萧绎已经密令樊猛,要一个不剩,通通干掉。
于是,樊猛率军来到了萧纪的坐舰,萧纪当时慌得绕床乱跑,把装满金银的袋子乱丢给樊猛,还说,我用这个雇你,你帮我干掉萧绎!
樊猛冷冷的回答,把你干掉,这些财宝不都是我的了?
于是,樊猛杀掉了萧纪以及萧纪的幼子萧圆满。
于是,守财奴萧纪同学,就在九泉之下抱着他的金袋做他破敌的美梦吧!
萧纪死了,成都的情况如何呢?尉迟迥围困成都长达五十天,先击败了外围的援军(江州刺史景欣、幽州刺史赵拔扈等部),而城内守将萧撝屡次出击,也都被尉迟迥击退。萧撝无奈,只能派人请降,西魏众将都不同意,唯有尉迟迥表示可行,于是,尉迟迥接受了萧撝的投降。
八月八日,萧撝出城投降,巴蜀遂终入西魏彀中。
巴蜀有多重要?很简单的例子,刘备据此而三分天下有其一;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国民政府陪都,巴蜀成为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拥有了巴蜀,西魏的关中就有了依靠和后方,政权遂进一步稳固。
叔侄斗
接下来,我们看看西魏夺取江陵、扶植西梁小朝廷的情况。
西魏能轻松取下巴蜀,当然不是说西魏军队有多能打,这原因,多半是南梁宗室内乱所致,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同样,西魏能夺取江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两个字——内乱;好吧,南梁宗室内乱。
要把这事说清楚,就要追溯到一件事——南梁太子萧统之死。
萧统据说是萧氏子弟中少有的争气的,史书对他也有很高评价,要说可惜的是,他死得太早。其后南梁宗室种种内斗,皆可归结于此。
在萧统生前,他曾经为生母丁贵嫔选了块墓地,结果好死不死,正好有个人有块地想出手,于是想了辙,找到了经手人,叫俞三副,一个太监,用的套路也很稀松——回扣。这人跟俞三副说了,只要我能卖到三百万钱,其中一百万就你的。事实证明,越平常的套路越有效,俞三副果然一口应允,然后找了萧衍,说我这里有块地,比太子那块地对您更好。萧衍当时年事已高,忌讳也多,便买下了俞三副建议的那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