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贵人(第5/9页)
宇文赟的反应是——颇感悟。至于感悟到了什么,以宇文赟的智商,大概是只能感悟到元岩此言有理,不能让乐运轻易得逞了吧。
第二天,“颇感悟”的宇文赟,就展现了他的“圣度”,他找来了乐运,并表示:“朕昨夜思卿所奏,实为忠臣。”然后,请了乐运一顿饭,就让他走了。
再然后呢?还有什么再然后?再然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咯。难道还指望宇文赟体其“忠悯”,改过自新吗?
文艺范儿的亡国君
在作孽的道路上,宇文赟倒是信马由缰,一路狂奔而去了,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比之北齐的末代皇帝高纬,宇文赟的所为,还是颇有些文艺范儿的。
比如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纬为个皇后,还要大费脑筋,各路神仙还要争个头破血流,在宇文赟那儿,这就完全不是问题,皇后?我看上了就当皇后!名额?名额不限!为何?这就厉害了,有理论依据的好不好?
当时,宇文赟想要立五个皇后,然后找大臣来问,可不可以?有个叫辛彦之的很不识相,说皇后跟皇帝是对应的,皇帝只有一个,皇后怎么能有五个?有不识相的,就有识相的,有个叫何妥的超级马屁精引经据典,给找来了可行的理论依据,他说:“昔帝喾四妃,虞舜二妃。先代之数,何常之有!”
“帝喾”、“虞舜”,这是古时圣君的代表,三皇五帝中的成员,一般的皇帝,跟他们对比那都是诚惶诚恐的,但是,宇文赟就是这么牛逼,他不仅勇于对比,他还勇于赶超——帝喾四个是吧?我就来五个!
当然了,说皇后,可能都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叫皇太后,因为宇文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禅位了。
公元579年二月二十日,宇文赟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宇文阐。
宇文赟为什么要禅位呢?因为啊,这哥们觉得当皇帝不够尊贵,当太上皇才尊贵。看看宇文赟的尊号和仪仗就知道了——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冕二十四旒(一般皇帝是十二条),车服旗鼓皆倍于前王之数。
下围棋的都知道,“天元”是围棋棋盘上正中央的星位,其象征的是群星拱卫的“北极星”;而“北极星”在天象上而言,是位置最稳定和亮度最耀眼的一颗星,以其特殊地位,向来是皇帝的象征。“天元”既是皇帝的象征,而“天元皇帝”这四个字,无疑就是把皇帝这个封号double了一下,是双倍量的皇帝,以此,宇文赟在他的仪仗上,才将皇帝的正常仪仗都加了倍。
怎么样?宇文赟有个性了吧?更有个性的还在后头,请看《资治通鉴》:
天元既传位,骄侈弥甚,务自尊大,无所顾惮,国之仪典,率情变更。
(从皇帝当到皇帝他爹,宇文赟更牛逼了,啥都不怕了,国家的仪式典礼,也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了,不拘着常例了。顺便说一下,在儒家文化中,“礼”这个字非常重要,象征着君君臣臣的帝国秩序,所以但凡破坏“礼”的,都会被史家口诛笔伐,认为是昏君)
每对臣下自称为天、用樽、彝、珪、瓚以饮食。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称呼是啥吧?没错,天子。但是呢,宇文赟牛逼了,因为他已经禅位了,是皇帝他爹了,换句话说,天子他爹了。天子他爹是谁?不就是“天”么?所以,宇文赟自称自己是天,谁敢不服?这逻辑能力,杠杠的。至于饮食器具,估计也是不合规矩、妄自尊大的)
令群臣朝天台者,致斋三日,清身一日。
(天台是宇文赟的住所,也就是说,大臣想去朝见他,不能随随便便,必得斋戒三日,不吃不喝清身一日,总之,不要让你们的污浊之气污染了老子寝宫)
既自比上帝,不欲群臣同己,常自带绶,及冠通天冠,加金附蝉,顾见侍臣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令去之。
(既然自称是上帝,自然是跟所有人都不一个档次,所以衣物饰品,都是有自己的专属物品。既然是专属的,就不能让大臣用,大臣敢用,就让他们拿掉)
不听人有“天”、“高”、“上”、“大”之称,官名有犯,皆改之。改姓高者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
(天、高、上、大,这些字,乃是他宇文赟的专用词,别人一概不许用。甚至,为此那些姓高的哥们也为此要改姓,高祖也要改称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