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8/16页)

公元528年二月,北魏都城洛阳,发生了一件大事,简单说,就是杀子案,具体说,胡太后干掉了他十九岁的唯一的儿子元诩。

这位胡太后因为两件事而历史留名——一是杀子案(要知道,狠毒如吕雉、慈禧,都没有杀过自己的儿子),二是淫荡。

当然,这两点存在一个因果关系——杀子是因为淫荡。

这位胡太后,是北魏宣武帝的皇后。宣武帝是个短命鬼,33岁的时候便一命呜呼,留下了二十五六正是如狼似虎的胡太后守寡。那一年,五岁的皇太子元诩登上了皇位,而胡太后在太监刘腾和妹夫元叉的支持下,开始摄政。

胡太后的政治生涯不算平坦,当政五年后,她被废掉过一次,据《魏书》说是因为跟清河王元怿乱搞(真实原因是元叉跟元怿争权,胡太后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是五年后,胡太后又东山再起,干掉了废黜她的妹夫元叉。

这是胡太后的二度掌权,跟第一次掌权一样,在淫荡这方面,没有丝毫收敛。当时朝内有两大权臣,一曰郑俨,二曰徐纥,都是胡太后的相好。而且,越是得宠,权势越大,比如说,论处理朝政的能力,徐纥比郑俨强百倍,但是,要论权势,徐纥却只能投在郑俨门下当跟班——原因?郑俨更受宠呗,他是天下第一鸭——好吧,换个好听的词,面首——嘛。

胡太后二度掌权的时候,其实元诩已经不小了,时年15岁了,要搁康熙这样的“英主”,大事都做了好几件了,所以,胡太后掌权之后,心里总觉得别扭,她所担心的,也无非是儿子的岁数——乖儿子,你要永远长不大该多好!

很可惜,元诩终究是要长大的,而胡太后这逍遥日子终究也是要到头的,但是,胡太后显然不愿意放弃这神仙般的日子,所以——怎么办呢?此女跟她的两位情夫一合计,想出了一个很牛逼的主意——把元诩干掉。

干掉元诩之后,胡太后立了个新皇帝,只有三岁。胡太后心想,如此一来,我就能跟我的郑爱人,徐爱人,白头偕老咯……

我们还能怎么说呢?好吧,I服了U。

白头偕老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元诩莫名其妙的死掉,而胡太后又莫名其妙的立个三岁的孩子,这是绝对要引发政治海啸的。

事情传遍了全国,各地议论纷纷,尔朱荣同志,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尔朱荣闻讯大怒,认为这显然是姓郑的和姓徐的在搞鬼,当即便和元天穆商量,说我们是不是率军北上“清君侧”?(唉,君王都死了,还清啥侧啊)

尔朱荣说到做到,一边发布讨伐檄文,一边布置自己的亲信入京,随后,自己就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开向了洛阳。

尔朱荣当时为了立谁当皇帝还费尽心机,他先选了六个候选人,然后,通过传统节目——塑金人——的方式做出决定,最后,六个人的像,只有一个人塑成,此人便是后来的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然后元子攸便跟自己的两个兄弟一道秘密离开了洛阳,北渡黄河,去见带兵南下的尔朱荣,于是尔朱荣就将其推为皇帝。

事情发展到这里,如果尔朱荣是个聪明人,接下来他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开进洛阳,把胡太后和她身边的情夫们一网打尽,然后遍贴告示,表明其为国除害,拨乱反正,安定宗庙呢?

尔朱荣确实知道要杀人,但是,很可惜,他把杀人的范围扩得太大,以此,他在平定了一个乱局之后,却制造了另一个更大的乱局。

当时费穆同志(还记得这人不?对咯,就是前文那位不甘被长官卖果断自卖然后又被元颢干掉的将领了)给尔朱荣出了个主意,当然,是个馊主意,他说,你在朝内没有根基,贸然干下如此大事,难免有人不服,不如……不如干票大的。

四月十三日,北渡黄河恭迎圣驾的文武百官在尔朱荣的引导下来到行宫西北处,准备祭天,结果朝臣们刚到这里,突然一支骑兵斜刺里杀出,将他们团团包围。就在朝臣们惊疑不定、不明究竟之时,尔朱荣发话了,他说,天下搞成这样,都是你们这帮废物不好好办事造成的,所以,人人都有责任,个个该杀!

还没等朝臣们辩解,骑兵们一哄而上,稀里哗啦之下,血流成河,此次被杀的满朝亲贵,据说有一千三百人之多,这便是著名的“河阴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