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魏末日(第5/16页)
十天之内,勤王军各路人马纷纷到齐。
六月九日,那位不甘心被长官卖所以选择自己卖的费穆进了洛阳城。等待他的是什么呢?屠刀!为什么呢?一会咱就懂了。
就在这一天,尔朱荣发动了攻击,他的军队在河内郡跟元颢的军队开始接触,而后,大获全胜,击杀了都督宗正珍孙和郡长元袭。也就在此时,本已被陈庆之吓破了胆的元天穆,跑到了河内郡,跟尔朱荣会师。
局势非常严峻,严峻到哪怕是我们惯常以少胜多的陈庆之都坐不住了。毕竟,尔朱荣手里的人马,是而今北魏的精锐。于是,陈庆之去找了元颢,指明了局势——情况很不妙,我们人太少;提出了要求——是不是去皇上(萧衍)那调点兵过来;最后,请求元颢同意——就这么着,行不?
元颢的回答很简单——不行,好吧,再加两个字,够了。
到底够了没呢?此时洛阳城内的守军,只有一万不到,而尔朱荣所率的精锐,则是十万之众——到底够不够,还用废话?
那为什么元颢说够了呢?是因为元延明同志跟他这么说的,他说,陈庆之这小子,手里头有七千人马,我们就已经控制不住他了,如果再来点人马,还了得?到时候恐怕我们吸口气,都得看他的脸色了。
元颢认为,元延明说的有道理。他虽然是靠南梁政府上的台,但显然,他不愿当南梁的傀儡,也不愿意让陈庆之太嚣张,所以,不够也得够。
元颢非但是跟陈庆之这么说,为了避免陈庆之上书萧衍告御状,他还先下手为强,上书萧衍,打了预防针,核心词还是那两个字——够了。
本来萧衍听说北伐军一路披靡,正是喜出望外,已经调拨好了军队,就在边境线上,只要前方说有需求,这支军队马上就能出发,结果,等半天,等来的消息却是“够了”,“一切OK”,“还剩个尔朱荣在跳梁,但能搞定”,于是,这支军队硬是被按在了边境线上,没有继续前进……
顺便说一下,这位元延明,就是陈庆之第一次领兵时遭遇的对手,诚可谓是不是冤家不聚首……
然而,被认为难以控制的陈庆之,刚到洛阳的时候,就有人来劝他,说你如今位高权重,元颢对你猜忌重重,早晚我看你得倒霉,不然这样,先下手为强,把元颢干了吧。有道理不?有道理也没用,因为陈庆之是个忠臣,大忠臣,以后我们还知道,他的儿子陈昕也是个忠臣……
陈庆之既不想干掉元颢,也不想被元颢干掉,更不想跟着元颢一块被干掉,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方案,说要去徐州履任(元颢刚称帝时,曾任命陈庆之为徐州刺史)。结果呢?结果元颢一把鼻涕一把泪,拉着陈庆之的手,说大敌当前,你却不顾我们的安危,要去徐州图富贵,你对得起萧衍皇帝,对得起我吗?你于心何忍?陈庆之闭嘴了……
于是,摆在陈庆之面前的课题是,如何继续上演奇迹。
奇迹继续在上演。陈庆之驻守北中城,跟尔朱荣隔黄河对峙。而后,三天之内,陈庆之发动了十一次攻击,大获全胜,杀伤甚众。
但就在此时,夏州有一股叛军——好吧,也谈不上叛军,本就是元子攸的部队;正在秘密谋划烧掉黄河大桥,并请求尔朱荣派兵策应。然而,尔朱荣还是来晚了一步,他还没来得及策应,夏州兵团就动手了,而后,陈庆之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了这支叛军。
尔朱荣气得七窍生烟,看如今局势,大桥已毁,元颢、元延明和陈庆之,都是戒备森严,而北军又没有船只可以渡河,一怒之下,他便想撤军。
可惜的是,尔朱荣终究也只是“想”撤军而已。后来,来了两个人给他分析利弊,一曰杨侃,二曰高道穆,极言撤退之不可行,不撤退之可行,而且还给他想好了渡河方案。尔朱荣同意了?没有!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他最信赖的巫师刘灵助跟他说的六个字——必破,十八九间!
连神灵都说必破,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留下来,干!
恰在此时,有个叫杨标的,带着他一家人过来,说他们有几艘船,愿意给陛下和将军充当先导。
闰六月十八日,尔朱荣发动了总攻。尔朱兆和贺拔胜,用木材捆成木筏,从马渚西硖石,在夜色掩护下,秘密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