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4/4页)
此刻宗弼只要再来一个猛冲,赵构、张邦昌就可手到擒来。
然而不行了。这时那支宋军骑兵已绕过赵构、张邦昌,跃马横亘在了金骑面前。金军如果硬冲上去夺人,就是短兵相接一场血战。宗弼纵是熊心豹胆,也知在这种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厮杀起来自己绝对占不到便宜。明摆着追回赵构已属无望,他只得满怀遗憾地下令部属勒马后撤。赵构和张邦昌由是乃得以绝境逢生。
赵构虎口脱险的这段经历,后来经过说书人的加工,就变得神乎其神起来。说是赵构在被金兵追赶中,与张邦昌失散,徒步避入一座什么“崔府君庙”,困乏不堪,倚阶而寐。梦中忽闻呼唤:“追兵至矣,请君速逃,马已备好。”赵构惊醒,急步出庙,见果有一匹马立于门侧,遂飞身上马,奋鞭疾驰去。不料又为滔滔大河所阻。赵构纵马涉水,终于摆脱追兵,而其马上岸后不能复行。赵构视之,认出那马竟是庙里的一个泥胎,方悟他能化险为夷,全赖神灵庇护。这就是流传于民间的所谓“泥马渡康王”的版本之一。
那日脱险后,赵构曾问起张邦昌缘何可预料金人竟会倏尔变卦。张邦昌告诉他,宗望之所以要更换人质,其原因在于他认为康王的身份有假,而他一旦从肃王和驸马口中得知康王非假,势必悔而追之,此即其当时之所虑。
张邦昌所说的这个原因当然是真实的,但对于宗望为什么误将康王以真作假,他却狡猾地颠倒了事实。他编造说是他为了使康王早日脱身,在宗望质询赵构身份时故意语焉不详,乃使宗望造成了错误判断,反正这时他与赵构已无重陷金营之虞,这番谎话也无从揭穿了。
赵构对其言信以为真,他觉得他得以脱离苦海回归京城,张邦昌在其中确实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内心里对张邦昌减了些鄙夷,添了点谢意。因此他回京之后,对其在金营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丧节丑态,便未向赵桓和大臣们提及。这样一来,张邦昌的这次出使金营,便完全成了他可以引以为荣的舍身报国经历,有了升官晋阶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