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5/5页)
李纲说完全可以,只要是能为守城出力,采取任何方式我们都欢迎。他当场吩咐甘云,马上去为索天雄寻一处房子作为募兵所,并以亲征行营司的名义知会有司,立刻磋商落实组建民间义勇队的经费及兵器供给问题。
处理完这个突发事件,李纲单骑赶到开封府。与会的官员早已到齐。李纲向诸官员解释了他迟到的原因,并提出将募兵政策增补为会议的第一个议题。
大家见李纲声色俱厉地将摊派兵额上升到了助纣为虐自毁长城的高度,生怕自己沾上责任,争先恐后地表示,早就觉得强行摊派不是个事,很快便通过了以激励法代替摊派法的募兵原则。对于危国祥,李纲提请开封府酌情给予惩处。
开封府尹聂昌知道危国祥与张邦昌的亲属关系,表面上应承一定对其从严惩处,事后却只是把他唤去训斥了几句,根本未做任何实质性的处罚。他料想李纲日理万机一天到晚忙活得四脚朝天,是没那精力再过问危国祥的事的。
李纲当街怒斥危国祥、废除摊派兵额法、颁布入伍奖励条例,以及允许百姓自行组织各种形式的抗金义勇等消息传开后,在汴京城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百姓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被激发起来,对官府募兵的态度由观望抵触转变为积极拥护,从而迅速地形成了一个应征高潮。在此后的不到两日时间里,不仅禁军的缺员状况大大地得到了改善,各厢区还初步组建起了几十支大小不等的民间义勇队,总募兵人数高达数十万。尽管许多义勇队都是鱼龙混杂的乌合之众,但有无这些后备力量,人们守城的底气却是大不相同。
更重要的是,由此一来,真正地形成了上下一心军民协力的抗敌气氛,进而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必胜信念。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弥足珍贵千金难求的。李纲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十分高兴。至于对危国祥的处罚,他果然在百忙之中丢在了脑后,没有再去过问。
但是危国祥却牢记着这事。他把李纲对他的当众训斥,视为了一桩奇耻大辱。他对李纲的怨恨,在唯唯诺诺地接受训斥的时候,就在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在心里发狠道,骑驴看唱本,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