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第4/7页)
应当说,燕青提出的这个解决办法,不失为一条以攻为守的化险为夷之策,如果操作得及时有力,可不致使赵佶对梁山泊人马产生误会,堕入蔡京等人设计的离间圈套。但此时宋江正心慌意乱,很不耐烦燕青多嘴多舌,对燕青的建议既未入耳,更未入心。待燕青说完,他只是敷衍地点点头道,好吧好吧,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事情如何处置,我自会与卢公、吴军师商议定夺。你先带弟兄们回营去吧,要约束好部属,各守营地不得妄动。
燕青看出宋江并未将他的谏言放在心上,但宋江既已下了逐客令,他也不好再多言,只能应诺着退出了大帐,忐忑不安地带了弟兄们回营候信。
在宋江、卢俊义再加上有公孙胜、林冲等核心头领参加的紧急会议上,众人对事件的起因乃是有人为了阻挠破坏招安而蓄意制造事端这一点,看法基本一致,但在对事件的处理方法上有分歧。
林冲的主张与燕青略同,认为当务之急是马上将事件情由直接奏明皇上,防止皇上产生误解,同时动用一切可资动用的朝中内线做舆论工作,使真相明了于朝堂,抵消此事的负面影响,以防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其事大做文章。
宋江和吴用认为,与皇上的沟通固然重要,但梁山泊义军必须先做出一个认错的姿态,方可取信于皇上。这个姿态,就是先自行严惩杀害朝廷命官者冯亮及其营队的直接负责人张清。这里的所谓严惩,就是处以斩刑了。
卢俊义认为冯张二人纵然有过,罪不当诛,处以极刑恐难服众。
宋江道,朝廷钦差非常人可比,那是代表皇上的人。你莫说杀他,便是动了他一指头,就有欺君之罪。如今他将命丢在了我们的军营里,我们不对肇事者施以极刑是交代不过去的。若是待到朝廷降下旨来再做处理,我们便太被动了。
林冲亦觉处斩二人太过分,劝谏宋江莫要自伤手足。宋江道,非是我宋三郎不顾兄弟情义,实因此事关乎全军安危,我乃不得不挥泪斩马谡也。
众首脑就此讨论了许久,最后吴用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只斩冯亮,而对张清责以四十军棍。宋江拍板同意。
卢俊义、林冲对处斩冯亮仍于心不忍,但见宋江主意已决,不好再辩。
处斩冯亮的决定传到燕青那里,燕青感到极为不妥。未向朝廷说明事实真相就自斩部卒,这不显然是自觉理亏的表示吗?更何况冯亮宰那狗官,是为维护梁山泊众弟兄尊严的正义之举,身为总头领者理应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岂能不管皂白是非便拿其顶缸斩首呢?燕青最担心的就是宋江迫于朝廷的压力做出自残手足的决定,宋江偏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燕青闻讯后即心急火燎地去找卢俊义,欲请卢俊义再去说服宋江,留下冯亮的性命。却逢卢俊义不在帐中。燕青就欲再去直接面谏宋江。正在卢俊义帐前当值的邝彪拉住他道,小乙哥莫去触霉头了,卢公也是不情愿处斩冯亮的,连卢公的劝说都不管用,你再去说又于事何补。宋总头领素有重义之名,做出如此决定必有其不得已之苦衷,卢公已将此言对我等弟兄说明过。小乙哥再去找宋总头领,不是又为卢公添了麻烦吗?
燕青默然半晌,闷闷地踅回了营房。
处斩的决定达至冯亮,冯亮既没喊冤申辩,也没愤慨暴怒,接受得非常平静。
由于要争取时间向朝廷交代,斩刑于次日上午便予执行。在由囚禁处押赴刑场的途中,冯亮亦是一路无话。
是日各营的头领皆着素装来到刑场,去为冯亮送行。
行刑前,宋江命人斟满了一大海碗极品老酒,亲自端到被五花大绑在刑柱上的冯亮面前,噙泪说道,我宋三郎对不住你冯亮兄弟,算是我欠了你一笔债,来世再还吧。你还有何未了之事,尽管讲来,我一定代你去了了心愿。
冯亮稍顿了顿,摇摇头道,总头领莫如此说,是我冯亮行事莽撞,对不住各位弟兄,今日受戮乃罪有应得,无话可说。冯亮是赤条条无亲无故之人,此身一了百了,无甚牵挂。若说心事,唯有一条,倒委实有点放心不下。
宋江道,冯亮兄弟你只管讲,所虑者何事也?
冯亮恳切地道,冯亮所虑者,即招安也。我觉得此事吉凶难测。或许是杞人忧天吧,只望各位头领和弟兄们诸事仔细,好生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