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3/4页)
蔡京乃花石古玩界的里手行家,通过潘世成孝敬给他的礼物,他看出了此人是这方面的一个奇才。再通过线人进一步了解了潘世成的家族背景,及其在承办花石纲活动中的表现,蔡京认为这是个可为己所用之人,有心予以提携。
潘世成趋京避祸,向蔡京施以厚礼请求运动官职,蔡京暂时没有召见他,倒不是嫌潘世成礼物分量不够,而是另有他的考虑。一来蔡京要先端一端架子,消磨消磨这土豪的霸气,以便日后使用起来更为驯服。二来也是正在琢磨一个适当的职位,让潘世成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以便今后为蔡府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一两日他已经筹划好了,正欲召潘世成来面谈一下,没想到就出了事。
刺客是什么人,蔡京在听到这个消息的同时,就在心里揣度了个八九成。楚怀中的名字他有过耳闻,知道那是个脾气耿直有点能耐但不太识相的家伙。楚怀中被潘世成指使家丁打死的消息传来后,蔡京既觉得潘世成做得未免过分,又认为其情有可原。区区一个县尉,竟敢明目张胆地与为皇上承办花石纲的人作对,岂不是自己找死吗?蔡京本来以为,凭潘世成在当地的势力,抹平此事不在话下。直到潘世成来京避祸求官,他才知道潘世成惹下的这个麻烦,远没那么容易了结。
潘世成这等恶霸竟会被逼得背井离乡,这倒有些稀奇。蔡京命人全面察访过楚怀中的背景和交往,了解到楚怀中虽有些四面八方的亲友,但有胆量和能力挺身而出为其报仇雪恨者,难得数出一二。能够如此执着地跟踪潘世成至汴京,并终于伺机取了潘世成性命的,看来只能是楚怀中的女儿楚红。楚红虽为年轻女流,却秉性刚烈,武艺超群,这也是蔡京早已听闻过的。
蔡京暗暗思忖,潘世成到底是村野匹夫,若换了自己,既已与楚家结了人命冤仇,索性就一不做二不休地斩草除根,岂会遗留下如此后患。
这潘世成是谁呀,看来蔡相是认识此人的了?
脑子里正琢磨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的蔡京听到赵佶问话,忙定了定神,先挥手让护卫总管退下,然后向赵佶拱手答道,潘世成乃是平湖县一名乡绅,因替朝廷置办花石纲,得罪了乡间的不法刁民,横遭迫害追杀,在当地无法容身,无奈来京避难,不意仍为歹徒戕害。
荒唐透顶。赵佶听了,生气地拍了一下紫檀木座椅的扶手。太平世界,朗朗乾坤,岂容不法之徒如此嚣张。封了城门与朕严查,务必将凶犯拿获。
是是,老臣遵旨。老臣即刻去布置拿贼事宜,请皇上在此稍候片刻。蔡京用眼色示意左右小妾们好生侍候着赵佶,自己忙躬身步出厅堂。
缉凶捕盗一类的事本不由蔡京执管,但有了赵佶的最高指示,由蔡京来发号施令就顺理成章了。蔡京很乐意这样拉大旗作虎皮染指各界,以显示自己权力无边。
蔡京走到厅廊前,唤来两名心腹家将,命他们分头去殿帅府及开封府衙传达他的示令,立即在内外城各门戒严增岗,查捕在松石巷作案的刺客,凡有可疑者一律先拿下再甄别。同时派禁军配合开封府捕快,全面盘查城内各旅舍客栈住宿人员。盘查对象为操江淮一带口音,身藏暗镖利器的青年女子。十八岁上下的青年男子也要仔细审查,谨防凶犯女扮男装蒙混过关。
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蔡京考虑到,楚红千里追踪,孤身行动,以其女儿身抛头露面很不方便,极有可能扮作男人。能够心思缜密、见微知著若此,可见这老贼头脑确有过人之处。
尽管这抓捕令下达得细致周密,对于在汴京城里搜到楚红,蔡京并没抱很大指望。如果楚红行刺完毕即迅速离京,此刻再传令封城已经为时过晚。蔡京明知这种可能性很大,仍一丝不苟且大张旗鼓地布置搜捕,首先就是要做出一个对皇上的旨意不折不扣坚决执行的姿态。这是个对皇上忠不忠的大问题,比抓获凶犯本身更为重要,容不得有丝毫含糊敷衍。
其次,近来朝廷上下对他和童贯等人大办花石纲扩建延福宫、修筑万岁山等劳民伤财之举,责议颇众。他正好利用这个抓捕刺客的机会,制造一种强硬空气,压一压那些妄议口舌。